華爾街日報認為台灣不致發生金融危機

(中央社記者黃貞貞紐約十七日專電)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許多金融分析師認為,到今年九月底止台灣銀行呆帳比例是台灣政府公布的百分之五.三六的二倍,不過雖然呆帳數目增加,但許多觀察家不認為台灣將發生金融危機。

這篇發自台北的報導指出,自三月分陳水扁當選總統以來,台北股市已大跌超過百分之三十,朝野政治衝突不斷,民眾質疑新政府的施政是否能在民進黨居少數的立法院通過,加上台灣的銀行基本上並不依據國際規範公布壞幅金額,逾放款比例增加使得情況更為嚴重。

ABN Amro資產管理公司共同基金經理羅傑.楊說,銀行呆帳只是問題之一,「現在只要有任何利空消息傳出,投資人就會脫手賣出持股」。

報導說,就經濟發展而言,銀行呆帳的多寡是重要指標,許多的經濟學家都認為台灣政府公布的今年前三季銀行逾放款比例只有百分之五.三六,與事實嚴重不符,但儘管呆帳日益增加,許多觀察家仍不認為台灣會發生金融危機,本土銀行也將有充沛的資金。

文章引用台灣經濟日報的報導說,台灣政府拒絕公布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報告,這是自一九九八年開始進行這項調查以來,第一次未公布調查結果。但這項消息並沒有對股市信心造成負面影響。

經濟學家說,台灣政府此舉可能無意地強調消費者信心指數的重要性,過去這份報告基本上並沒有受到重視。

十一月初台灣行政院主計處將台灣明年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由百分之六.四八向下修正為百分之六.一八,但台灣經濟研究院態度較為悲觀,由之前的百分之六.三,向下修正為百分之六。

針對經濟學人批評央行說我經濟基本面健全

(中央社台北十二日電) 英國經濟學人 (Economist)近日撰文指台灣明年春節前可能爆發金融危機。

對於這篇文章批評,中央銀行認為,我國經濟基本面相當健全;工業生產活絡;股市及房地產市場漸獲改善;金融業體質並未大幅惡化並且政府及民間積極進行改革。

央行並提出以下之說明: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穩健擴張,八月行政院主計處預估全年經濟成長率可達百分六•五七較八十八年之百分之五•四二高,主要因對外貿易強勁擴張,民間投資明顯成長,一至十月出口年增率為百分之二四•八,實質民間固定資本形成年增率為百分之一七•六。

受機器設備進口增加及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影響,進口雖亦快速增長,惟一至十月貿易出超仍達五九•二億美元。

在金融交易方面,十一月初以來外資淨流入已達十二億美元,就年初以來觀察,數字更為龐大,全年國際收支狀況頗為良好。

加以我國外債偏低,本年十月底外匯存底仍高達一、○九○億美元左右,而民間持有之國外資產亦達一、五○○億美元。

物價方面,雖然國際物價上揚,惟單位產出勞動成本下降,通訊費率走低,一至十月消費者物價年增率平均為百分之一•一一,核心消費者物價年增率平均僅百分之○•六五%。

產業經濟方面,本年一至九月,我國工業生產較上年同期擴增百分九•八八,製造業達百分之一○•九三,而其中的資訊電子產業更高達百分之二四,主要原因即在於半導體景氣持續暢旺。

本年一至十月我國出口大幅擴增,較上年同期上升百分之二四•八,其中以電子產品與資訊及通信產品最為顯著,分別增加百分四九•二與三四•七。

資料顯示,我國的產業經濟蓬勃發展。

整體經濟供給面的積極調整,對我國產業經濟的發展,立下紮實的基礎。

過去十年來,我國的產業在政府與民間部門的通力合作下逐漸轉型,並產生顯著的結構性變化。

重化與技術密集產業產值占製造業總產值由七十九年之百分六五•八,提昇至八十八年之百分七九•二。

以技術密集程度區分,同期間高技術密集產品的出口比重由百分之二六•七升至四二•一之水準。

我國的經濟成長來源來自於資本累積與總要素生產力的提昇。

五十年至七十一年間,資本累積與總要素生產力提昇對經濟成長的貢獻分別為百分五十三與二十三;在七十一至八十五年間,上述比率分別轉變為百分三十六與五十,代表技術進步已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動力。

而技術進步的主要來源之一,則在於我國積極致力於研究發展。

七十九年至八十六年間,我國研究發展的經費支出係以每年平均一百分之四的速度成長,而電子積體電路製造與設計業的研究發展,分別占總銷售額的百分之七•七與八•八。

由於我國能夠有效地結合企業精神、資訊通信等高科技產業、人力資源以及對外貿易的專業知識,使我國經濟表現十分良好。

未來我國仍將促使知識與產業結合,持續發展知識經濟,使我國經濟仍將維持永續成長。

股市及房地產市場漸獲改善 由於全球資本市場國際化,外國專業投資機構在各國股市的影響力日增,國際股市連動性也愈高,尤其台灣高科技產業的景氣和美國高科技產業的景氣關係相當密切,致使台灣股價指數和美國那斯達克指數之間的關聯性很高。

今年以來台灣加權股價指數的下跌,一部分固受國內非經濟因素影響,但國際股市全面下跌對國內股市亦有重大影響。

例如,以本年十一月九日和八十八年底比較,台股加權指數下跌百分二七•九,美國那斯達克指數下跌百分之二一•四,日本日經指數下跌百分二○•五,韓國股價指數更下跌百分之四五•五。

不過,以最近本益比來看,美國那斯達克市場的本益比仍高達一二一•八六,但台灣集中市場的整體本益比僅為二四•四五,其中電子股的本益比亦僅為二九•五四,可見目前台股股價已處於較合理的水準。

根據信義房屋編製的房價指數,以八十九年第二季和八十三年第四季比較,台灣主要都市房價的下跌幅度並未超過百分之五○,例如台北市房價僅下跌百分之九•一,台中市房價下跌百分之二七•四,高雄市房價下跌百分之二四•二。

由於房地產市場長期不景氣,近年來非但建商家數大幅減少,而且全國核發的住宅建造執照戶數也急遽萎縮,此對目前房屋供給過剩的局面將有逐漸紓緩作用。

全國建商家數從八十三年的四、六○八家降至八十九年的二、○一五家;全國核發的住宅建造執照戶數從八十六年的一二九、六○四家降至八十八年的五六、五八四家。

本年一至六月全體本國銀行平均淨值報酬率為百分之八•八九,較八十八年全年之百分之五•八七明顯上升。

雖然九月底全體金融機構逾放比率持續上升為百分之六•二六,惟政府為協助金融機構厚植打銷呆帳能力,自八十七年十一月起先後採取降低存款準備率、調升存款準金乙戶利率及降低金融業營業稅率等措施。

估計降低存款準備率及調高存款準備金乙戶利率每年可增加盈餘一五四億元,降低營業稅率可增加盈餘五五○億元,兩者合計每年可增加盈餘七○四億元,而金融機構過去一年實際轉銷呆帳達一、五七六億元,顯示金融機構亦積極打銷呆帳。

至於金融機構列報之逾期放款,雖可能有低估情形,惟根據金融檢查機關實地檢查瞭解,應不致有如該文所稱高達二至三倍情況。

有鑒於金融機構逾放比率居高不下原因之一,係金融機構家數太多,競爭激烈,政府已草擬金融機構合併法送立法院審議中,將透過提供租稅等多種優惠誘因,鼓勵金融機構合併;對目前營運已欠佳之金融機構(多數為基層金融機構),則擬由政府籌措經費,彌補重估後的資產負債缺口,然後移轉給其他健全之金融機構合併經營,以保障存款客戶之權益,避免發生系統性風險,並達到不良金融機構實際退出市場之效果。

此外,政府亦鼓勵民間成立資產管理公司,以協助營運健全之金融機構,積極處理不良放款,降低逾放比率。

民間企業方面,近來已有多家財團在金融業協助下正積極進行瘦身計劃,政府亦提撥四、五○○億元低利融資協助傳統產業轉型。

雖然我國民間過去習慣於農曆春節前結清債務,致資金需求較殷,惟隨著工商業發達,企業財務調度方式已有改變,春節期間資金需求已較過去和緩。

經濟學人指台灣可能在春節前後面臨金融危機

(中央社記者歐俊麟倫敦十日專電) 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雜誌表示,在一九九七年的亞洲經濟危機裡台灣曾經很突出的顯示它是一個特別的例子,現在看來則不是那麼特別了。

它說,分析家正日漸擔心台灣即將面臨它遲來的金融危機,快的話甚至可能就在明年一月農曆春節之前。

該刊表示,反對黨尋求罷免陳水扁的行動只是造成這種關切的一個原因而已,除此之外,股市自從三月間陳水扁贏得選舉以來已經跌了百分之三十五,許多地區的房地產自一九九五年以來已跌到超過百分之五十,若干大財團也都面臨償債困難的問題。

許多貸款是以股票和房地產作為擔保,隨著債務人無法履行債務,這些抵押品的價值也跟著消失。

根據官方估計,銀行的壞帳比例已經升高到百分之五的新紀錄,分析家的估計則更高。

經濟學人說,在過去,台灣的公司債負不大,台灣健全的支付均衡也足可維護它的貨幣,它又擁有海外需求強勁的高科技產業。

現在它卻面臨一個不同的危機。

它說,一九九八年下半年股市泡沫破滅期間,大約三十家公司幾近破產時,國民黨要求銀行紓困。

一些財團接著不是買下銀行,就是自己開銀行;完全是「師法」其他出現經濟危機的亞洲國家。

該刊表示,這種局面有許多地方要歸咎於台灣的政治。

國民黨的財金措施有些地方形同以紙救火,現在的新政府又在同時採取了許多國民黨時代的政策,更加深市場的不安。

它說,新政府固然沒有睡覺,也已經採取不少應變措施,但可能仍做得不夠;而財政部長顏慶章雖然不喜歡人們將台灣的情形與日本銀行相比,但是硬要支持扶不起的銀行的作法仍令人不禁想到日本的例子。

它說,這樣做最後可能將影響到目前尚稱健全的銀行;而到了年關逼近銀根趨緊時,台灣可能就要面臨危機了。

 

Gator: Your smart online compan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