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丹文

  如果当年不去美国,韦丹文也许不会走上钢琴演奏家的道路;如
果不是进入茱利亚音乐学院,韦丹文不会与钢琴大师霍罗威兹
(Vladimir Horowitz)结下一段琴缘。

  现年32岁的旅美中国钢琴家韦丹文生于音乐世家,4岁开始学钢琴,
9岁首次公开演出,17岁已在多个东欧国家演出,然而留学美国的这几
年,在他的音乐生涯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韦丹文生于北京,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念了6年,进入本科一年后,
获得奖学金留学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1年后进入著名的茱利亚音乐学
院。

  茱利亚里顶尖少年乐手齐聚一堂,韦丹文却没有感觉到任何压力。
他说:“刚到美国时语言不通,面对各种留学生所一般面对的问题,到
了茱利亚以后反而比较适应。也许是我从小就在音乐学院的环境里成长,
觉得那样的环境很自然,也或许是到美国已经有一阵子了,习惯了。”

  与世界各地的杰出乐手在一起,对他而言是很好的经历。韦丹文说:
“我并没有往竞争方面去想,只是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互相学习、交流
的机会。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传统,大家的背景都不一样,凑在一起可以
学到很多东西,甚至比从老师身上学到的更多。”

  茱利亚音乐学院的6年给了他很大的收获,尤其是23岁那年,一次偶
然的机会使他成为霍罗威兹晚年的闭门弟子之一。

  霍罗威兹那时已经85岁,喜欢听年轻一代的钢琴家弹琴。他有一个
朋友在茱利亚兼课,每隔一段时间就带一个学生就弹给他听。韦丹文给
他弹了一次以后,霍罗威兹又打电话来说还想再听一次,就这样一次次
去给他弹琴,直到他一年后去世,总共去了十五六次之多。

  韦丹文说:“霍罗威兹是钢琴史上最伟大的大师之一,他对钢琴、
音乐处理、手法、风格等等的融会贯通的程度是我从来没看过的。他也
是浪漫学派的最后一个代表人。他是另一个时代的人,和他接触就像在
看电影,而你自己也进入电影里面。”

  霍罗威兹那时精神还很好,记忆力也很强,像韦丹文这样常去见他
的学生共有两个。韦丹文说:“每次见他,晚上8点到他那里,午夜12
点能够出来已经算早的了!”

  十多次的接触给韦丹文很大的启发,十年后的今天还受用无穷。

  今天的韦丹文已经建立起自己的演奏事业,在世界各地广泛演出。
他说:“我一直都想搞演奏,虽然搞演奏很不容易。刚开始时总想要证
明自己,同时还必须尽量累积曲目、搞好人际关系等等,压力蛮大的。
到了现在,虽然在艺术上还是给自己一些压力,但是已不再是一直觉得
要证明自己,而是尽量不要想得太多,和艺术溶为一体。”

  韦丹文离开中国十多年,一直都没有再回去。去年9月到香港演出
是他首次回到亚洲,这回来新演出见到新加坡交响乐团里的许多年少时
期的旧同学,非常高兴。他说:“我希望能有更多机会到亚洲演出,也
希望将来有机会回中国看看。”
Copyright © 自得其乐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