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HEME MENU:
BACK TO THEME PARK:
BACK TO MENU:
BACK TO FRONT PAGE:

世界末日面面观
翁财和牧师编写

启示录20:1-3:
20:1  我又看见一位天使从天降下,手里拿着无底坑的钥匙和一条大链子。
20:2  他捉住那龙,就是古蛇,又叫魔鬼,也叫撒但,把它捆绑一千年,
20:3  扔在无底坑里,将无底坑关闭,用印封上,使它不得再迷惑列国。等到那 
      一千年完了,以后必须暂时释放它。

A)引言
关於〖千禧年〗,一向来有许多的争论。其实,有关这方面的讲解,圣经所提供
的资料并没有给我们清楚全面的影像。更多的时候,他在乎我们个人解经的立
场。以下是相关的讲解:

B)内容
1.〖无底坑〗
〖无底坑〗(20:1)也可以称为是〖深渊〗(参启9:12;11:7),它位於〖阴间〗
的深处(注1)。邪恶的灵被捆绑的观念,在以赛亚书24:21-23可以看见:
〖到那日,耶和华在高处必惩罚高处的众军,在地上必惩罚地上的列王。他们必
被聚集,像囚犯被聚在牢狱中,并要囚在监牢里,多日之后便被讨罪(注:或作
“眷顾”)。那时,月亮要蒙羞,日头要惭愧。因为万军之耶和华必在锡安山、
在耶路撒冷作王,在敬畏他的长老面前必有荣耀〗。这样的一个观念,在犹太人
後来的文献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次经〗。

2. 钥匙,链子与捆绑。
〖手里拿着无底坑的钥匙和一条大链子〗。这是像征性的说法。〖大链子〗是捆
锁撒旦的工具(参犹6)。原文〖捆绑〗是强烈的词句,表示活动大受限制。

3.〖一千年〗
那〖一千年〗也被称为是〖千禧年〗。圣经中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并不多,在新约
中,只有此处经文有所说明。正典之外还有次经以诺二书提及。对于千禧年的看
法,可以说是众说纷纭。

教會從開始就有千禧年的信念。《十二使徒遺訓》(100年),羅馬的革利免(96或
97年),《黑馬牧人書》(140至150年),安提阿的伊格那丟(50至115年?)帕皮亞
(80至163年),游斯丁(約生于100年),愛任紐(死于200年),特土良(150至225年)
及其他來源的資料也顯示,初期教會相信耶穌基督再來,親自建立他在地上的國
度。

保守派神學對末后事情,主要有三個觀點:無千禧年派、后千禧年派及前千禧年
派。英文millennium(千禧年)這個字,是從拉丁文mille 而來的,意思是「一
千」。這與啟示錄二十章4節的話有關:「他們都復活了,與基督一同作王一千
年。」這句話應從字面解譯?還是按象征解釋?答案決定于當事人所持的末世淪
教義。

一千是10x10x10,像征一个相当长,并且完整的时段(注2)。不排出是人间真实的
一千年。在这一千年之内,基督与众圣徒将一同统治。

这段时间怎样出现和在什么时候出现呢?学者们有不同的理解,主要有四种说
法:后千禧年派,前千禧年派时代论,前千禧年派历史性,和无千禧年派。以下
有关〖千禧年〗的資料取自殷保羅著的《慕迪神學手冊》。

(a)后千禧年派(Postmillennialism) 
后千禧年派的觀點在十九世紀十分普遍,也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主要神
學觀點。這派神學家有:賀智(Charles Hodge)、石威廉(William G T Shedd)、
華菲德(B B Warfield)、賀得治(A.A.Hodge)、施特朗(A.H.Strong)及其他人。這
觀點產生的時期是值得留意的,那是正值科學、交化,及一般生活水准都得以改
善的對觀時代,就是在兩次世界大戰之前的時代。后千禧年派在兩次大戰之后沒
落,因為災難打破了這教義的樂觀理想。

后千禧年派可定義為:「一個關于末后事情的觀點,認為透過福音的傳講,及聖
靈在個人心中的拯救工作,神的國度在現今世界中不斷擴展。世界最后會基督
化。基督再來時,正值一個長時期公義和平時代的結束,這時期就是一般所稱的
千禧年。」。

后千禧年派的意思是,基督會在千禧年之后再來。現今世代會在道德及靈性上不
斷改善,直至千禧年來臨,而基督就在千禧年完結時回到地上。 

后千禧年派是一種樂觀思想,他們強調今世,他們展望于教會發展的黃金時代,
及能影響人生活的每一方面﹔經 濟、社會、文化及政冶。后千禧年派展望教會的
得勝,福音的傳至地極,結果帶來「不同形式的邪惡逐漸減少,基督真理統管一
切,沒有一事例外﹔而基督會再度臨 到一個真正基督化了的世界。」

(I)千禧年的性質:千禧年時期與現今世代有很多相似地方:有婚姻﹔有生育﹔因
有福音傳播、罪惡會大為減少,可是罪依然存在。基督教的原則及標准會成為社
會規范。福音的廣傳令現今世代,漸漸踏入千禧年,但人的生活仍保持現有方
式。基督會在千禧年完結時再來。

(II)福音的進展:聖經有很多地方似乎都強調,有大群大群的人悔改。撒迦利亞
書九章10節指出,基督的國度是「從這海管到那海」﹔民數記十四章21節說,
「遍地要充滿主的榮耀」﹔以賽亞書四十九章6節稱基督是「列國的光」﹔詩篇二
篇8節,四十七篇2至8節,七十二篇7至11節,八十六篇9節,一百一十篇l節等,
都說明同一個真理。因為基督為世界死,大部分人最后都應該得著救恩(但這不算
是普救主義)。 

世界得以變為基督化的理由,是福音的廣傳。啟示錄十九章11至12節,形容基督
是回到一個順服及成全大使命的世界(太二十八18至20)﹔福音已經傳到地極,而
基督透過他仆人的工作,已在世界得著勝利。啟示錄十九章11至21節,「是從天
堂的角度,描繪基督兩次得勝的時期,呼應本節的結束所強調的完全勝利。」。

 (III)世界的進步:后 千禧年派說,世界無論在物質及靈性上都不斷進步,世界
在不斷變好。羅馬時代,奴隸的數目多過自由人,但今天,奴隸已差不多完全消
失。其他方式的壓迫,如對女性及小孩的壓迫,也日見減少。第二次性界大戰
后,美國就曾付出了一千六百億美元的外國援助,這還不包括各種形式的慈善捐
輸,如地方教會等。與宗教改革前時代比較,今天的聖經已有極多語言的版本,
世界上百分之九十八的人口,可以擁有屬于自己語言的聖經。基督教的廣播及電
視節目,把福音傳送到無數家庭,而聖 經學院、大學及神學院的訓練也愈來愈普
遍了。結果,今天世界上差不多有十億人以上自稱為基督徒。

從交通運輸方面,也可以看到世界偉大進步,汽車及飛機的發明即為其一。教育
及科學的成就,加上健康護理的普 及,都可以引為例子。這些都是進步的明証,
說明福音最終得勝,千禧年將會來臨。可是,千禧年不應視為按字面意義所指的
一千年,而是象征意義,事實上,千禧年可能是長過一千年。 

基督第二次降臨
前千禧年派所強調的是基督在千禧年之前降臨,后千禧年派與此相反,說基督是
在千禧年之后降臨。后千禧年派和前千禧年派及無千禧年派的觀點,還有的不同
是:后二者說,基督再來時,世界罪惡日增,但后千禧年派說,基督再來時,世
界變得愈來愈好。懷特腓德(George Whitefield)及愛德華茲(Jonathan Edwards)
等人所帶來的大復興,和現代傳教團體的工作,都是為基督的第二次降臨做好准
備。他們引用了一些經文,如:但以理書二章44至45節﹔馬太福音十三章31至32
節,二十四章14節,及歌羅西書一章23節。這些經文都強調,在基督再來之前福
音的廣傳。 

基督的再來按字面意義,是一次眼見的降臨(徒一11﹔帖前四16﹔啟一7)。但基督
何時再來,則沒有人知道。

死人復活
后千禧年派一般都同意無千禧年派對復活的看法。信徒與非信徒會一起復活(但十
二2﹔太二十五31,32﹔約五28,29﹔徒二十四15﹔啟二十12至13),這事會與基
督再來同時發生的(林前十五23,24﹔帖前四16)。

最后的審判
支持后千禧年派者一般也同意無千禧年派對最后審判的看法。當基督再來時,會
有一次所有人的普遍性復活及普遍性審判(太十三37至43,二十五32),這審判也
包括天使(彼后二4)。審判關乎人肉身的行為,并且是根據人所得的亮光而接受審
判(路十二47至48)。聽過福音的人,會依據他們對基督的態度受審判,

永世
后千禧年派說,因基督的審判,義人得著永生,而惡人就得著永遠的刑罰。信徒
與不信者最后的命運,是永遠不可改變的。對信徒來說是,這是「聖潔生活的圓
滿及完全,是與神及聖潔的靈一起的相交。」獎賞的大小依據信心的多少而定(路
十九17﹔林前三14,15)。 

信徒會在天家度過永恆的歲月。而惡人,則受永遠的刑罰(太二十五31至33,41,
46)。

简单的说,后千禧年派认为,千禧年是由教会在地上所引导的一千年的和平时
期,就是主耶稣再来前教会的复兴期,福音传遍世界。这一千年结束时,撒但要
再一次被释放,但基督要回来把它击败,然后永远掌权。基督在千禧年之后才第
二次降临。

(b)前千禧年派
1.時代論前千禧年派(Dispensational Premillennialism)
時代論前千禧年派有以下兩個特點:(I)神對以色列人與教會的計划是不同的﹔
(II)維持按字面詮釋聖經的原則。時代論前千禧年派相信,教會在災難前被提。
(帖前四13至18)。神會在災難中審判不信的外邦人,及不服從的以色列人(啟六至
十九)。災難結束時,基督與教會再來,在地上建立千禧年國。在千禧年國度之
后,撒但會再被釋放,但他和他的隨從者都會被丟在火湖里(啟二十7至10),跟著
便是永世。 

時代論前千禧年派有兩個基本特點:
(l)按字面意義譯經(literal hermeneutic):按字面詮釋聖經,是指一種「正
常」的詮釋 -- 按照平常 習慣的方式去解釋字句。因為有關基督第一次來臨的預
言,都完全按字面應驗了,所以有關基督的第二次來臨,也應按字面去詮釋。如
果將預言加以靈意化,客觀性 就不存在了。時代論前千禧年派強調,透過字面意
義詮釋預言的原則必須一致。在此,前千禧年派指摘保守的無千禧年派,及后千
禧年派的釋經原則,飄忽不定,說 他們除了預言之外,其他的聖經都按字面去解
譯。 

(II)以色列人與教會的區分。「以色列人」這名詞常用來指雅各肉身的后裔,而
不是指教會。雖然非時代論者常將教會稱作「新以色列」,但這是沒有聖經根據
的。很多經文都指出,教會誕生后,以色列人仍當作是一個獨立的群體。(羅九
6﹔林前十32)。以色列人在舊約時代,得到無條件的應許(約),這些應許都要在
千禧年國度中實現。另一方面,在五旬節誕生的教會也是一個獨一的新群體(林前
十二13),這在舊約是不存在的。在舊約中也沒有預言過(弗三9)。它從五旬節(徒
二)才開始存在,直到被提(帖前四13至18)。這就是災前被提的一個理由:災難的
目的,是審判不信的外邦人,及懲罰不順服的以色列人(耶三十7),教會在災難中
沒有分。 

約(covenants)
雖然啟示錄二十章4至6節,確定時代論前千禧年派的觀點,但那不是主要的根
據。時代論前千禧年的根據,是舊約時代的約。這些約都是按字面解釋的、無條
件的,及永恆的。這些約沒有附帶條件,如清楚地應許以色列人將來擁有土地,
得著彌賽亞的統治,及屬靈的祝福。

(I )亞伯拉罕的約:在創世紀十二章l至3節,亞伯拉罕之約得著土地的應許(十二
l﹔比較十三14至17,這點進一步在巴勒斯坦之約中發展)﹔得著無數的后裔,擁
有國家、王朝、及寶座(十二2﹔比較十三16,十七2至6,進一步在大衛之約中發
展),及救贖(十二3﹔比較二十二18,進一步在新約中發展)。 

(II)巴勒斯坦之約(申三十l至10):這約保証以色列人擁有永遠的土地的權利。這
約是無條件的,正如「神要」這句話表明了,這約沒有相關的義務。這約應許了
以色列人,最后以懊悔及信心回到自己的地上,悔改信主(2節)。神會使他們昌盛
(3節)。這約也將在千禧年中應驗。

(III)大衛之約(撒下七12至16):這約的條款可用第16節兒個名詞概括起來。
「家」一詞,應許由大衛得著一個王朝﹔「國」是指有國王所統治的民眾﹔「寶
座」說明君王統治的權力﹔「永遠」強調給以色列的應許是永恆的及無條件的。
這個約會在基督來管治以色列人時應驗。 

(IV)新約(耶三十一31至34):這約是神將來賜福以色列人的根據-- 以色列人透過
基督的死,得著罪的赦免。這個約是無條件的,這可在33至34節「我要……」的
字眼中看到。

如果這些約是按平常的意義去了解,他們便是指明,信主的以色列民將來會在彌
賽亞統治的土地上得著福氣。這些約都會在千禧年中應驗。

被提
被提的根據是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17節。被提在約翰福音十四章l至3節,哥林多
前書十五章51至57節,及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13至18節都提及過,這和基督第二
次來臨是有分別的。災難前,基督從天降臨,將教會帶到自己那里,而災難就降
臨在不悔改和不信的世界。

主張災前被提有以下几個理由:
(l)有關災難的性質。但以理書的第七十個七 -- 就是災難 -- 神在這七年間將他
的憤怒傾倒下來。(啟六16至17,十一18,十四l9,十五l,十六l、l9)。這被形
容為神的審判(啟十四7,十五4,十六5至7,十九2),及神的刑罰(賽二十四21至
22)。

(II)有關災難的范圍:全地都包括在內(賽二十四l、3、4、5、6、21,三十四
2)。這也包括神對以色列人的懲罰(耶三十7﹔但九24)。如果這個就是災難的性質
及范圍,我們很難解釋,教會也要在地上經歷神的憤怒。

(III)災難的目的:神對災難的目的,是要審判在地上的人(啟六10,十一10,十
三8、12、14,十四6,十七8),預備以色列人迎見她的王(結三十六18至32,瑪四
5至6)。這些都不是屬于教會的。

(IV)有關災難的一致性:災難是但以理的第七十個七。但以理書九章24節清楚指
出,這些是為以色列人的。

(V)有關災難的免除:教會是基督的新婦,是基督的所愛,而不是他憤怒的對象
(弗五25〉。要教會經過災難無疑是教會與基督親密關系的一種矛盾。某些經文都
確定,教會可以蒙保守,免除災難(歲五9﹔帖前五9﹔帖后二13﹔啟二10)。(VI)
有關災難的結果。馬太福音二十四章的征兆(及其他不少經文),都是給以色列人
的,與基督的再來有關﹔但關乎教會的被提沒有征兆,(這是因為被提是突然而來
的,如災前被提派所持的。)「教會所接受的命令,是在主即將再來的亮光下生
活,主來要使他們改變,來到他面前(約十四2至3﹔徒一11﹔林前十五51至52﹔腓
三20﹔西三4﹔帖前一10﹔提前六14﹔雅五8﹔彼后三3至4)」。

災難
災難是但以理的第七十個七(但九27)。按照先知的用語,一個七就等于七年。七
十個七(490年)的最后七年﹔在主前444年開始。六十九個七(483年),到基督的死
結束(但九26)。在第六十九個七(主后33年)及第七十個七(將來大災難)之間,有
一個時間上的空隙。但以理的第七十個七的災難,是特別為以色列人的(不是教
會),因為但以理如此說:「為使本國之民和你的聖城,已經定了七十個七」(但
九24)。耶穌在馬太福音二十四至二十五章,詳細談到災難中的事情,他向門徒指
出,以色列民會發生的事,這說明災難是針對以色列人的。 

災難是與獸訂盟約,應許保護以色列人而開始的(但九27)。實際上,被提不是立
刻就開始了災難﹔教會被提及簽訂盟約之間,可能相隔一段短時期。災難是包括
神對不信的世界的審判,如啟示錄六至十九章詳細所載的,包括一連串的印、號
角、碗的審判,最后是基督帶著新婦 -- 教會,得勝地回來(啟十九11至21)。
 
預言的一年有三百六十天。先知所強調的災難的后半部分,特別稱為「大災難」
(太二十四21),稱為四十二個月(啟十一2),或一千二百六十日(啟十一3)。
 
明了災難的性質的目的,可解決是否有分受災難的爭論。(l)災難的性質:前面已
說明了,災難是神傾倒憤怒的時候(帖前一10﹔啟六16,17,十一18,十四l9,十
三l,十六l、l9),是刑罰的時候(賽二十四20至21),是苦難的時候(耶三十7﹔但
十二l),是大破壞的時候(珥一15﹔帖前五3)是毀滅的時候(番一14、15),是審判
的時候(啟十四7,十六5,十九2)。教會既是基督所愛的,那么,為何他要教會經
過災難?

(I )災難的源頭:災后被提派認為,災難是撒但發憤怒的時候,而不是神的。然
而,聖經所強調的,這是神施行審判,將憤怒傾倒在不信的世界中。(賽二十四
l,二十六21﹔番一18﹔啟六16至17,十一18,十六l9,十九l至2等)。 

(II)災難的目的:災難的第一個目的,是叫以色列人回轉,這是神對以色列民所
施行的懲罰(耶三十7﹔結二十37﹔但十二l﹔亞十三8至9)。第二個目的是審判不
信的人及邦國(賽二十六21﹔耶二十五32至33﹔帖后二12)。 

基督的審判台
以下經文提到基督的審判台:羅馬書十四章10節﹔哥林多前書三章9至15節﹔及哥
林多后書五章10節。這不是指永遠命運的審判,而是賞賜在教會時代忠心的信
徒。基督審判的「台」(希臘文bema),來自希臘競技的背景。那里,勝出的運動
員獲得頒獎。保羅是用這個比喻去說明給教會時代信徒的賞賜。在審判台前,人
在身體上所行良善的事,都要得著報賞(林后五10)。信徒的工作被查核(林前三
13),不論是個人的努力,或是神透過他所做到的。如果信徒的工作不能存留,他
可以得救,卻沒有賞賜(林前三15)。如果信徒的工作是真純的,他會得到賞賜(林
前九25﹔帖前二l9﹔提后四8﹔彼前五4﹔雅一12)。 

賞賜是在基督再來之前已給予的,因為基督再來時,新婦已經獲得賞賜了(啟十九
8)。

羔羊的婚筵
基督再來之前,基督與教會的婚筵會在天國進行的。在啟示錄十九章7節,當基督
與他的新婦再來,婚禮也已經開始了。婚禮是為教會的,在天上發生﹔而婚筵是
為以色列人,在當時是千禧年的國度的地上舉行。

基督第二次來臨
災難結束時,基督以肉身回到地上(亞十四4),施行審判,并開始千禧年的國度
(亞十四9至21﹔太二十五21﹔啟二十4)。舊約時代及災難時期的聖徒復活,承受
國度(啟二十4)。第二次來臨時,基督會審判猶太人及外邦人。猶太人的審判是根
據他們有否預備基督的再來(太二十五l至3〉,及他們是否忠心作神話語的管家
(太二十五14至30)。得救的猶太人得以進入千禧年國度(太二十五21),而未得救
的要被丟在外面的黑暗里(太二十五30)。不信的外邦人會在約沙法谷受審判(亞十
四4),審判是根據他們對猶太人的態度(珥三2﹔太二十五40)。相信彌賽亞的可承
襲國度(太二十五34)﹔不信的會落在永遠的刑罰中(太二十五46)。 

千禧年國
當基督再回到地上,他會坐在大衛的寶座上,立為耶路撒冷的王(路一32至33)。
所立無條件的約要求基督按字面,以肉身回來,建立國度。亞伯拉罕之約應許以
色列人得著土地、后裔、統治者,及屬靈的祝福(創十二l至3)﹔巴勒斯坦之約應
許以色列人得以在地上復興,并且住在土地上(申三十一l至10)﹔大衛之約應許有
統治者坐在大衛寶座上(撒下七16)﹔新約應許以色列人獲得赦免 -- 這就是說,
國家蒙祝福(耶三十一31至34)。在基督再來時,這些約都會成全。以色列人要從
列國被招聚(太二十四31),回轉(亞十二10至14),及在彌賽亞統治下復興。
 
千禧年的條件,是有一個物質上及靈性上完美的環境。那是個和平(彌四2至4﹔賽
三十二17、18)、喜樂(賽六十一7、10)、安慰(賽四十l至2)、沒有貧窮(摩九13至
15)、沒有疾病〈賽三十五5至6)的時候。因為只有信徒才能進入千禧年,那也將
會是個公義(太二十五37﹔詩二十四3至4)、順服(耶三十一33)、聖潔(賽三十五
8)、行真理(賽六十五16),及滿有聖靈(珥二28至29)的時代。

基督會作君王統治(賽九3至7,十一l至10),如大衛的執政者般(耶三十三15、
17、21﹔摩九11)。貴族與首領也要統治(賽三十二l﹔太十九28﹔路十九17)。 
耶路撒冷要成為世界及統治的中心點(亞八3),耶路撒冷會升高,以顯示其重要性
(亞十四10)。以色列境內將有地形變化(亞十四4、8、10)。 

千禧年結束時,各時代未得拯救的死人都復活了,在白色的大寶座前接受審判。
他們會被定罪,被丟在火湖里。這是他們的結局(啟二十11至15)。魔鬼、獸(敵基
督),及假先知,也都被丟在火湖里(啟二十10)。 

永世
千禧年之后,天地都要受審判(彼后三10),因為天地都曾經是撒但反叛神的領
域。在永世里,所有救贖的人將被接納(來十二22至24),住在其中(啟二十一至二
十二)。

2.「歷史性」前千禧年派(Historic Premillennialism) 
前千禧年派這個字眼,是說明基督會在千禧年以前再來,在地上建立一千年的
政權,然而,前千禧年派也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歷史性」前千禧年派(或稱為
非時代論前千禧年派),而另一種則稱為時代論前千禧年派。歷史性前千禧年派
的主要代表有賴特(George E.Ladd)及沛恩(J Barton Payne)。 

歷史性前千禧年派的釋經學系統,與時代論前千禧年派不同。歷史性前千禧年
派不將以色列和教會加以區分,也不 使用一貫按字面意義的聖經詮釋方法。賴
特提出,以賽亞書第五十三章不是關乎彌賽亞的預言,所以,「按字面意義的
釋經是行不通的」。再者,「新約將舊約預言 應用在新約教會上,將教會當作
靈性的以色列。」其中一個例子,是羅馬書九章25至26節,那里引用了何西阿
書一章9,10節,二章23節。所引述的舊約本來是談及以色列,但新約的引用是
指教會而說。這種「靈意釋經學」(spiritualizing hermeneutic),還有其他
例子:羅馬書二章28至29節,四章11節、16節﹔及加拉太書三章7、29節。希伯
來書第八章,將耶利米書三十一章33、34節的新約,應用在教會身上,是另一
個的例子。賴特的結論是:「保羅眼中的教會,就是屬靈的以色列。」

賴特在前面提出的聖經詮釋方法及結論,和無千禧年派相近,然而,歷史性前
千禧年派及無千禧年派也有分別。分別是在于,對以色列人的未來是否按字面
去解譯,前者肯定此說,而后者則否定。羅馬書十一章26節說:「以色列全家
都要得救。」 -- 這是指以色列人而說。我們從這句經文可清楚看出,將來必
有一個以色列國,但有關以色列人將來的悔改,是否與千禧年有關,則不太清
楚。

災難
如將神對以色列人的計划,與他對教會的計划加以區分,災前被提的結論是毫
無疑問的,可是歷史性前千禧年派不接受這個區分,他們教尋教會是要經過災
難。賴特堅持說,這是初期教會的信念。他又進一步說,用于基督再來的希臘
文(parousia, apokalypse, 及 epiphany),并沒有災前被提派所說的那種區
分,說有兩次不同的來臨。仔細研究災前被提的主要經文后,賴特說,新約聖
經并沒有關于災前被提的明確教導。他說:「神的話沒有一處確定的說,信徒
的被提及復活,是在災難前發生的。」。

教會在災難時期仍然留在地上的論點,可總結如下:(I)災后被提是初期教會的
傳統觀點,而災前被提只是近代發展的。(II)雖然教會在災難時仍留在地上,
教會所要受的是苦難及試驗,而不是神的憤怒﹔神的憤怒是向不信者發出的。
(III)教會時代的聖徒及舊約信徒的復活,不是分開的,全部都在同一時間復
活 -- 就在基督建立國度之前。(IV)新約聖經作者所盼望的不是被提,而是基
督的再來。所有關于基督再來的陳述,都是指一次的來臨,而不是先有一次為
教會的秘密的來臨,然后在災難后又有眼見的再來,統治的來臨。(V)教會是包
括所有時代得救的人。因為聖經指出,災難時信徒仍在地上(啟七14),這就是
說,教會不會在災難前被提。 

第二次來臨
傳統前千禧年派說,是根據啟示錄十九章6至10節,在基督再來時,會舉行羔羊
的婚筵 -- 「基督與他的新婦,教會,合而為一。」。聖經進一步用比喻的预
言來形容這件事(太二十五l至13﹔林后十一2)。基督凱旋再來時,打敗了敵
人,將獸及假先知丟進火湖里(啟十九20),魔鬼也在無底坑中被捆縛一千年(啟
二十2至3),到一千年完了,魔鬼也被扔在火湖里(啟二十10)。

「第一次復活」是形容所有年代聖徒的肉身復活(啟二十4至5)。教會時代聖徒
的復活,與舊約聖徒的復活,是不可分的。不同年代死去的信徒,都會在基督
再來時復活。而不信的死人則在千禧年完結時才復活。 

千禧年
基督的統治不是從未來某些事件開始 -- 他現在已在天上統冶。基督現坐在神
的右邊,作彌賽亞君王,施行統治。「新約沒有將基督的統治限于在千禧年對
以色列的統治,這是一個在天上屬靈的統治,現在已開始了。」。腓立比書二
章5至10節表明,基督現今已得到冠冕,施行統治(林前十五24﹔提前六15)。使
徒行傳二章34至35節(是引用詩篇一百一十2)說,大衛寶座的所在,由耶路撒冷
轉到天上,所以基督的統治不止是未來千禧年的,也是屬世的。

根據哥林多前書十五章23至26,基督國度的凱旋可分為三個階段:(l)基督的復
活是第一個階段,接著相隔一段不固定的時間﹔(II)基督再來(parousia)及信
徒的復活,接著是一段沒有限定的時間,這是第二階段﹔(III)「末了」,基督
完全征服敵人,這是最后階段。

基督的彌賽亞國度在歷史上的出現,不單是千禧年。事實上,「基督從復活升
天時起,已開始了彌賽亞的政權。他現在的政權是看不見的。。要來的世代包
括新天新地,是與現在秩序有分別的,我們只能稱之在歷史之外的事(beyond 
history)。

前千禧年派也认为,这是实实在在的一千年,基督第二次降临在地上,设立祂
的国度,开始祂的一千年的掌权。这段掌权时期也就是撒但被捆绑的一千年;
之后,撒但才被消灭。

(c)無千禧年派(Amillennialism) 
無千禧年的末世論,主要是改革宗末世論的觀點。他們主要是堅持無千禧年觀
點的保守派,自由神學雖然也持無千禧年觀點,但他們大都不關注末世論。
無千禧年派(Amillennialism)的“A”字,有負面的意思,所以無千禧年派是
指,不會有一個按字面意義、未來的千禧年。支持無千禧年派者
(Amillennialists),不否定基督的再來,但他們不相信基督會在地上,有一個
按字面意義一千年的統冶。無千禧年派認為,神的國度就是現今教會的時代,
世代結束后,永世就開始,中間不用有一個「千禧年」。基于這個理由,無千
禧年派提出一個字眼,「實現的千禧年」(realized millennialism),來說明
他們并不否定千禧年,不過是相信千禧年已完全在今世實現。

根據無千禧年派,啟示錄二十章4至6節是指,「與基督同在天上,已死信徒之
靈魂,現在的統治」。而神的國就是,「得勝的基督,正在用他的話語,及他
的靈統治人類,而人類都正在期待著來世一個在新的世界里未來、榮耀及完美
的天國。」。

有些無千禧派,用平行進展方式(progressive parallelism)來 解釋啟示錄。
啟示錄共有七個互相平衡的部分﹔每個部分都說明基督第一次降臨,第二次再
來之間,教會及世界的情景:第一章至第三章是第一世紀,但可應用到今 世﹔
第四至第七章形容教會受到試煉及逼迫﹔第八至第十一章形容教會復興,受到
保護及得勝﹔第十二至十四章形容基督的降生,及撒但的敵對﹔第十五至十六
章描 述神對不肯悔改的人的憤怒﹔第十七至十九章形容屬世及無神論勢力,最
終的崩潰﹔第二十至二十二章則描寫基督敵人的沒落,和基督及教會的最后凱
旋。

基督再二次來臨
無千禧年派認為,基督再來是個「單一事件」(single event):相對之下,時
代論者是認為基督的降臨分為兩個階段。無千禧年派說,有一些事件是必定在
基督再來前發生的,因此基督再來不可以稱為「隨時的」(imminent)(任何時間
都可以來)。基督第二次來臨之前,有以下几項預兆:(I)外邦入蒙召(太二十四
14﹔可十三10﹔羅十一25),各國都有福音傳到﹔其中有些相信的,直到「外邦
人的數目滿了」。(II)以色列人悔改。羅馬書十一章26節所說的「以色列全
家」,不是指以色列人,而是指被揀選以色列人的數目。(III)大背道及大災難
(大二十四9至12、21至24﹔可十三9至22﹔路二十一22至24)這些事在耶路撒冷
被拆毀時,都已局部應驗,但還要有將來的應驗。(IV)敵基督的顯現。在保羅
的時代,及羅馬的教宗系統中,都有假基督的跡象,但真正的敵基督是在末世
出現的一個人。(V)預兆及奇事。戰爭、假先知興起、撒但的神跡,及天體的征
兆等都是。

基督會在世界末了再來,但沒有人知道他何時會來。他再來時是一個人,有身
體的,肉眼可以見到(徒一11),這和五旬節時聖靈的臨到不同。前千禧年派教
導基督再來,是在地上建立國度,而無千禧年派則說,基督的再來是,「引進
一個未來的時代,就是永遠。」。這與死人復活和最后的審判一起發生。

死人復活
無千禧年派認為,聖經只教導末世有一次肉身的復活(林前十五35至49)。復活
信徒的身體,「基本上和現在的身體相同。」

談及時間,信徒與非信徒復活的時間是相同的。這根據以下經文可以看到:但
以理十二章2節﹔約翰福音五章28、29節﹔使徒行傳二十四章15節﹔啟示錄二十
章13至15節。但以理十二章2節在同一句話中,提到敬虔人及惡人﹔約翰福音五
章28、29節也是一樣。約翰福音五章28節「時候」這個詞,不可以解作兩次復
活之間所相隔的一千年。保羅在使徒行傳二十四章15節,只用一個單數的字 --
 「復活」,去形容義人及不義者的復活。啟示錄二十章11至15節所指的,不單
是不信者,因為「死亡與陰間要交出其中的死人」 -- 這是指所有的人。

信徒與非信徒的復活,都是在基督再來時發生的(林前十五23﹔腓三20至21﹔帖
前四16),都稱為「最后的日子」,或「主的日子」。這是指末日,也是永世的
開始。 

最后審判
無千禧年派認為,最后審判是在末日發生的,那是與基督再來、所有人復活,
和永世的開始相連的。將來有一個普遍性的審判,「目的是審判每個活人,決
定每個人永遠的命運。」最后審判有三個不同的目的:(I)「透過每個人最后的
命運,顯示神的主權,及神的榮耀。」﹔(II)「顯明每個人將接受不同程度的
賞賜或刑罰。」﹔(III)「在每一個人身上施行審判,神這時會指明,每個人永
遠的不同去處。」

審判還有一些細節,是值得注意的。因為復活是一個普遍性的復活,所以最后
審判的時間也是在末日(彼后三7)。審判者是基督。因為基督是人得救的憑借,
所以非信徒接受他的審判是合理的(約五22﹔使十七31﹔提后四8),但基督施行
審判時,由天使(太十三41至43)及聖徒協助(太十九28﹔林前六2至3)。審判的
目的是為了天使(林前六2至3)及所有人類(太二十五32﹔羅二5至6﹔林后五
10),這包括信徒及不信者。 

審判的內容,包括了人的「行為、言語及思想」。人行為的審判可在馬太福音
二十五章35至40節看到,言語要受到審判(太十二36),思想也要顯露(林前四
5)。信徒的罪要顯明,但這些是有基督的寶血遮蓋,并已赦兔的罪。

審判的標准是神的啟示,那些接受了舊約啟示的,會根據這些啟示接受審判﹔
接受了新約真理啟示的人,也會根據這個受到審判(太十一20至22)﹔那些沒有
接受舊約或新約任何真理的人,會根據他們得到的亮光受審判。因此,失喪者
都有受苦程度上的不同(路十二47至48)。然而,信徒是憑著與耶穌基督的關
系,得以稱義(約三18、36,五24),和根據他的忠心程度得著獎賞(路十九12至
l9﹔林前三10至15)。 

永世
無千禧年派教導,信徒與不信者在永世都是有知覺地存在的。不信者是有知覺
地住在地獄的,地獄有時候也稱為gehenna (太二十五30、46﹔路十六l9至
31)。因為聖經用了同一字,來形容信徒及不信者將來存在的境況,(「永
遠」,太二十五46),所以,不信者的痛苦是永遠的,正如信徒在天上的喜樂是
永遠的一樣。

末世會有「更新」(ther regeneration)(太十九28),這包括「現今創造的更
新」。這個就是聖經所說的天堂 -- 信徒與三位一體神永遠同在。天堂不單是
一份精神產業,而且是一個真實的地方,(約十四1),信徒可在那里享受圓滿的
生活。「他們可在基督耶穌里面對面看見神,因神而完全滿足,并且因神而歡
欣,而榮耀他。」因為信徒在復活后是有身體的,所以他們可以彼此相認,也
可以有社交接觸。 

无千禧年派认为,这一千年并非按字面解释,而是象征基督升天和再来之间的
一段时间。千禧年是基督在信徒心中和在教会里的掌权;因此这是对教会时代
的另一种说法。当基督第二次降临的时候,这个千禧年时期就要结束了。

这些关于千禧年的不同观点,不应该导致教会的分裂和争执,因为每个观点都
接纳基督教中最重要的真理──基督要再来,打败撒但,和永远掌权!不论千
禧年是怎样和在什么时候出现,耶稣基督都要把所有的信徒联合起来。因此,
我们不要被这一个问题弄得分裂。

〖用印封上〗表示囚犯不能私自逃脱(参但6:17;太27:66)。被捆绑的结果
是:〖不再迷惑列国〗。

4)为何撒旦被释放?
撒但既已被捆绑,为何还要释放它?
20:3  约翰没有说明,神为什么再一次释放撒但,但这是祂审判世界计划的一
部分。可能是要把那些从心里反叛神的人显露出来,也要坚固那些向神真正忠
贞的人。另一种可能就是说,上帝连撒旦也给他悔改的机会。此外,也有可能
是上帝故意纵恶在这世上,故意降灾祸与世人,为的是要藉着这恶者而惩罚世
人,因为既使撒旦被捆绑了,世人也无悔改之心(注3)。不论什么原因,撒但的
释放必然导致所有恶魔的毁灭(20:12-15)。

C)结语
虽然有关〖千禧年〗的看法各异,不过,基本上大家都接受的是:基督必要再
来,撒旦与他的工作必要永远败坏!一个永恒的国度必要实现,长久无尽的幸
福必将来临!我们应该〖存异求同〗,并且把焦点集中在耶稣基督的再来以及
未来的永恒幸福里面,让我们勇敢的去面对主再来之前的种种挑战;并且以盼
望的心期待那美好的国度。

注释
(注1):得维逊等编,圣经新释,香港福音证主出版社,1983年5月10版,页
       300。
(注2):张永信,启示录注释,香港,宣道出版社,1990年12月初版,页271。
(注3):陈嘉式,启示录,台北,永望文化事业,2002年11月初版,页342。

参考书目
1.吴宪章,圣经真密码,台北,中华福音神学院,2004年11月2版2刷。
2.得维逊等编,圣经新释,香港福音证主出版社,1983年5月10版。
3.张永信,启示录注释,香港,宣道出版社,1990年12月初版。
4.陈嘉式,启示录,台北,永望文化事业,2002年11月初版。
5.巴克来著,文国伟译,启示录注释(下册),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86
  年8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