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HEME MENU:
BACK TO THEME PARK:
BACK TO MENU:
BACK TO FRONT PAGE:

基督教爱中国与中华民族
翁财和牧师编写

A)前言
虽然时代的巨轮不断的转动,历史也是人类功过的最好验证,可是在一般的华人
社会,上至身居高位的知识份子,下至基层社会的普罗大众;其中对基督教存有
偏见与误解的人不算少数。无可否认的,历史的背景使的基督教在中国人的社会
背负污名:随着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他们〖船坚炮利〗的〖掩护〗下〖入侵〗中
国。可是,往後的历史发展却足以证明,西方殖民主义者与基督教以及基督教宣
教士是两种完全不同信仰与价值观念的人。就以中国〖内地会〗创办人戴德生为
例,他对中国的深爱叫许多炎黄子孙汗颜,像戴德生这样的宣教士,一生为中国
奉献,甚至摆上自己生命造福中国的,更是不计其数。历史可是是这些宣教士爱
中国的最好见证。

此外,也有不少的华人持有这样的一种观念:基督教鼓吹迷信!基督教是一个造
成落后,无知与愚蒙的宗教吗?如果是,基督教怎么会是世界三大宗教中首要的
宗教呢?如果不是,人又为什么不能更客观的了解他呢?事实上,恰好相反,在
许多基督教传到的地方,比如中国大陆,基督教藉着兴办教育,启迪民智,引进
西方科技;关怀弱势族群与社会不幸人士,兴办医院,提供医疗服务,促进社会
福利,改革陋俗等等,更是以中国人的利益为依归,引导中国人社会走向进步与
美满确是功不可没。

本文以下简略的叙述基督教在中国所作出的贡献。

B)内容
一)基督教启迪民智,促进社会的文明,引导国家走向进步的道路
基督教是愚蒙无知者的宗教?基督教鼓吹迷信?在这资讯发达的时代,仍然有许
多人对基督教存着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偏见。其实,恰好相反。在许多基督教传到
的地方,比如中国大陆,基督教藉着兴办教育,启迪民智,引进西方科技,促进
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贡献是历史可以证明的。

1.基督教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
a.小学
根据1922年的统计,基督教会所设立的初小有5637所,学生超过15万人;高小则
有956所,学生人数超过3万2千人。总结小学的数目是6593所,学生人数是18万2
千人。

b.中学
在中学方面,1937年的统计数字显示:基督教会设立的男子中学有100所,女子中
学则有95所;男女混合中学有53所。总结中学的数目有248所。中学生人数约有5
万人。

c.大学
1932年统计数字显示,基督教大学的学生人数超过6800人,历届毕业生约有7千
人。基督教所设立的大专院校有:1.上海震旦大学,2.泸江大学,3.圣约翰大
学;4.天津工商学院,5.北平辅仁大学,6.燕京大学(後来成为北京大学之一部
分);7.济南齐鲁大学,8.南京金陵大学,9.金陵女子文理学院;10.苏州东吴大
学,11.杭州文理学院,12.广州陵南大学,13.福州协和文理学院,14.华南女子
文理学院;15.武昌华中大学,16.长沙湘雅医学院,以及17.成都华西协和大学。
根据以上的资料,1932年之前的基督教大专院校共有17所。

教育是强国之本,也是百年树人的伟大事业,基督教会本於爱中国人之心,不惜
投下巨大的人力物力,以非盈利的宗旨为中国人社会的进步带来巨大深远的影响
与贡献。

d.基督教教育事业的发展
追搠基督教会的教育事业,最早的可以说是美国传教士R. S. Brown 於1839年在
澳门开办的马礼逊学堂。36年之後,就是1875年,基督教会所创办的学校,仍以
小学为主,数目已达350所,学生人数有6千人。这些学校大多都设立在开放的五
个通商口岸以及香港与澳门。这些学校一般上规模都很小,而且附设於教堂。

教会学校蓬勃的发展是1875年以後的事。这主要是由於国家与社会在时代中发展
的需要,特别是西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需要有受现代教育的人才。教会在这方
面的投入是非常积极的。教会办的学校不仅没有向学生收取费用,甚至还提供生
活费与路费给特别是贫苦的学生。当时的学生主要是贫穷信徒的子弟以及一些社
会边缘人士。教育宣教的工作在中国日益普遍,这也可以说是教会开启也顺应了
时代的需要。到了1900,几乎所有重要的传教中心都设有小学。教会所设立的学
校在课程方面除了教导传统中国人〖学堂〗的课程: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
四书与五经等之外,还有圣经课程(包括祷告与崇拜)以及西方的科学知识,包
括;数学,科学,化学与英语等等。

传统与现代化并行的教育不单稳定了国家与社会,也大大的促进了中国现代化的
脚步,此外它也有助於东西文化的交流,朔造了新中国的契机。

2.基督教开启中国现代化的门槛:保送中国子弟出国留学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固步自封的国度,在自负中又带有偏见。傲慢的心态使的
国家停滞不前。西方列强的到来,未必意图侵占中国的领土,其实他们主要的乃
是为了通商;造成双方冲突的原因除了西方商人贪婪之外,最主要的还包括老中
国这一种傲慢自负,固步自封,排他,目空一切的封建思想。若以现代的眼光来
看,西方列强的到来难道不是一个文化交流,使国家得以迈向进步与现代化的契
机吗?可惜非常讽刺的是,当时的中国,上至皇帝,高官贵族,士大夫;下至普
罗大众,贩夫走卒,都要等到逼不得已的时候,才愿意有所醒觉,接受原本就是
对他们有益的事。

如果说接受西方文明,特别是民主与科学的意识是国家进步与现代化的必经之
路,那么,教会在这方面可以说是中国进步与现代化的催化剂。为什么呢?这主
要是因为基督教会首先保送中国子弟前往西方留学,中国政府後来藉此顺势跟
上,有〖官派留学生〗,(虽是如此,〖官派留学生〗仍然与宣教士以及教会有密
切的关系),渐成气候之後就成了中国现代化的洪流。

中国近代最早的留学生是马礼逊学堂的三位高年级学生。他们由美国宣教士布朗
带往美国深造。这三位学生都是贫苦人家的子弟,他们出国留学期间,宣教士还
为他们的家人寄赠费用养家。

三位留学生之一的容闳考取了耶鲁大学并於1854年回国。他後来成为清政府差派
学生出国留学的一个关键性人物。另外一位黄宽高中毕业後转赴英格兰爱丁堡大
学就读医科并於1857年毕业回国,成为中国第一位正规训练的西医。

传统的中国女子没有教育的机会,更不用说出国留学了。可是在教会创办的学校
里面,女子不但可以受教育,她们也有出国留学的机会。在宣教士的各样帮助之
下,淅江宁波一位名叫金雅妹的6岁孤儿由美国宣教士麦加地带往日本求学,188
1年,17岁的金雅妹转赴美国,四年後毕业於美国纽约女子医科大学, 成为现代
中国第一位女大学毕业生。以後更多中国女子跟随她的脚踪。

出国留学的蓬勃期是在基督教大学兴起之後。上海圣约翰大学每年都有几十位学
生赴欧美留学。1872年开始,中国政府也开始派遣学生出国留学。在容闳的带领
之下,先後有120位中国12至15岁的儿童出国留学。

1908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宣教士明恩溥的建议之下,将庚子赔款其中的半数,
就是1160余万美元,退还给中国作为遣送留学生赴美学习的费用。在此计划之
下,至1929年为止,总共派遣了1279人赴美留学。

3.中国的女子教育
中国近代的女子教育与基督教会息息相关。19世纪30年代,德国宣教士郭实腊的
妻子在澳门为几个穷家的女孩开办读书班。这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第一
个尝试。这是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猛烈冲击与大突破。20世纪初,教会
开办的女子高等教育在中国渐成气候,并且领导中国女子教育的潮流。

基督教女子高等教育为中国现代女性开拓了贡献国家与社会的一个辽阔空间同时
也造就了第一代的中国职业女性。对於这些现代中国女性,梁启超说她们:〖上
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对个人而言,她们〖皆可各执一业
以自养〗,对国家可〖保国保种〗。

二)社会公益与慈善事业
除了教育事业之外,基督教会投入中国社会公益与慈善事业也是积极的。其中包
括:
1.医疗服务
基督教会对中国现代医疗服务的贡献是巨大的。在这方面投下的人力与物资是庞
大的。根据1936年的统计,教会设立的医院有260家。每家医院都附设护士培训。

2.孤儿院
1914年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全国有孤儿院37所。其中大部分为教会所设立。孤
儿院的孤儿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与培训,甚至还有出国留学的。

3.育幼院
散布各地的育幼院多为基督教会所设立。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海徐家汇圣母院。在
30年之内,它先後收容了2万5千多名幼儿。

4.盲哑学校
许多著名的盲哑学校都是由宣教士所设立的。1926年的统计显示,盲人学校有38
所。这些盲哑学校在中国各地设立,为许多盲哑的儿童带来希望。

5.麻疯病院
中国麻疯病人为数众多,特别是在中国南部一带。基督教会对麻疯病者的帮助不
遗余力,在各地设立麻疯病院。其中以浸礼会在大衾岛所建立的规模最大,可以
收容5千名病者。

6.赈灾行动
中国各地重大的天灾可以说是累见不鲜。基督教会在者方面都积极的主动参与。
20世纪中国重大的天灾包括:1914年广东水灾,1918年华北水灾,1920年华北五
省旱灾,1931年长江流域大水灾,得到教会救助的灾民不计其数。

7.农村合作社
中国是农业国家,农民是全国人口主要的组成部分。为提高农民的的福利与生活
水准,〖基督教协进会〗在全国各地推广平民教育与农村合作社运动。根据1932
年的统计,农村合作社已经成立了80多个。

三)扫除社会弊病与陋习
对於中国当时社会烟,酒,嫖,赌,四害,基督教会更是积极的扮演扫除的角
色。在去除陋习方面,有协助女子脱离缠脚陋习的〖天足会〗。

C)结语
历史足以证明基督教会以及基督教宣教士与西方殖民主义者是截然不同的。後者
纯粹是自私的,他们无情的榨取一己的利益;基督教会与基督教宣教士当中虽不
能说完全没有误失,可是他们本於耶稣基督博爱的精神,为中国所作出的牺牲与
奉献是有目共睹的。他们的付出不当造福当时的中国社会,也对中国国家的命运
带来深远的影响。虽然有人可以辩称,基督教一切的投入不过是为了〖引人入
教〗,可是,如果〖错误的动机〗其後果是〖肯定的祝福〗,我们怎么能够以自
己的判断保持对该动机的偏见呢?有话说:〖好树结好果子,我们可以从果子认
出树来〗(参马太福音7:18;7:20;12:33)。

参考资料
1.李定一著,中国近代史。
2.周亿孚著,基督教与中国。
3.傅乐成著,中国通史(下册)。
4.林治平著,基督教与中国近代论集。
5.何天择,基督教对中国社会的贡献,  ,
   Archived at: http://www.ccmhk.org.hk/9611s4.htm
6.王忠欣,传教士对中国近代教育的贡献,,
   Archived at: http://www.sciencehuman.com/education/education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