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

 

理性+直覺=決策。

理性分析是講邏輯、科學的分析,這是主觀的。一般而言,用理性來分析問題所得出的結果是有肯定性的,所有人也會接受。直覺分析是單靠感覺的判斷,這不用講邏輯,不用講科學,這是客觀的,所得出的結論也較具爭議性。這樣看來,用理性來分析問題,從而進行決策是最合理不過。

但很多時候,單靠理性並不能幫助我們作出決策。大部分的事情經過理性分析後也不能有肯定的答案。舉例,明天去不去旅行好?天文台說明天不會下雨。天文台已經用理性分析出明天不會下雨,但這不等於明天一定不會下雨,因為這分析並非一定準確的。這時候就要靠直覺,某程度上,直覺也是從理性分析為基礎所建立的。你直覺覺得明天不會下兩(可能是因為天文台的預測,影響了你的直覺判斷),於是便決定去旅行。

直覺是做決定的時候才加入的原素,理性+直覺=決策。經過理性方式分析過問題,然後加入直覺便能決定作出甚麼行動。除非理性分析能100%解決了問題(在生活中,能單靠分析能找出的答案,不多),否則一定要加上直覺。這就要講相信了,在一定程度的客觀理性分析支持下,加上主觀的直覺,相信這計劃可行,於是便去做了。所以,我們大部分的決策也不是完全客觀的。

那有一個問題,若直覺覺得明天會下雨又怎麼辦?這就是人經常難以作出決策的原因。若在決策過程中,理性和直覺所佔的比重相差越遠,以上情況便會越少發生。

有些邏輯力弱的人,會不懂得用完全正確的理性方法來分析問題(大部分人也是,阿聰是其中一個),結果分析過後還找不到結果,或是找錯結果。再加上主觀的感覺,作出的決定恐怕很不可靠。對著同一個問題,各人的分析結果也有所不同,有人很準確,有人分析到少許準確,也有人會完全錯誤。後者不談,前者只要加上少許直覺便可,中者則要加上更多直覺。但直覺是主觀的,每個人也不同,所以每個人對同一件事的最終決策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