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最大臭氧洞為美國3倍大

【2000/10/05/聯合報】

聯合報編譯組/報導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四日引述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葛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科學家的話報導,他們已發現歷來見諸記載中最大的臭氧洞,其面積約為美國的三倍大。

CNN報導指稱,太空總署在四日發布的報告中說,該署衛星上月在南極洲上空觀測到一個一千一百五十萬平方哩的洞,實際上是防護地球免遭太陽紫外線直接照射的臭氧層嚴重的消蝕現象。

報導引述太空總署科學家紐曼的話指出,科學家認為臭氧層這種嚴重穿洞的情形,是氟氯碳化物等會消蝕臭氧的化學物,以及一種在南極洲四周打旋、稱為極地旋風的大氣高處的風兩項因素綜合使然。今年,極地旋風打旋的程度甚於往年,因此形成的臭氧洞也較大。

太空總署表示,蒙特婁議定書簽署後,大氣中的氟氯碳化物已日漸減少,但這些化學物能在大氣中停留數十年,因此地球上嚴禁使用這些化學物要過很久以後才有辦法改變同溫層化學物的結構。

據指出,臭氧層穿洞使較多有害人體的太陽紫外線得以直射地球,研究人員說,這會使皮膚癌發生率升高;他們也擔心南極洲四周的海洋,原因是該地區海洋生物鏈的基底─浮游生物─也許會因接觸較大量紫外線輻射而遭殃。

報導說,科學家也在研判,臭氧洞之形成與全球暖化是否相關;全球暖化就是某幾種汙染會在大氣形成籠罩物而使地球氣溫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