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歌劇院

  話說柏林有三間歌劇院:德意志歌劇院、國立歌劇院、喜歌劇院,前者在西柏林境內,硬體設備最佳,後兩者在前東柏林境內,歷史較悠久。喜歌劇院為前東德政府標榜藝術平民化的一個場所,在該處演出的任何歌劇都以德文演唱,以便於德國人欣賞。

  喜歌劇院的德文名字是Komische Oper,komisch除了有詼諧、逗趣之義,另也有奇異、不尋常的意思。喜歌劇院近年大部份的歌劇由著名的Kupfer導演,以下的觀劇記錄,都是導演“銅先生”(Kupfer為銅)頗有創意的作品,在此與喜愛歌劇的朋友分享之,至於它們是否真的很奇怪,則由視個人口味而定。

1999.7.13 費黛里奧

  序曲時幕已啟,黑漆漆的舞台上零散地排著椅子,坐著一些拿著書的知識份子(政治犯的寫照!),沒有布景,只放了個平台鋼琴在舞台底,是簡練而富象徵性的舞台設計。

  地牢中的Melodrama很有名,但他們大聲講話,演得較露骨,失去內蘊的緊張感。穿大衣戴眼鏡的皮查諾陰鶩冷峻,令人印象深刻。

  囚犯合唱是此歌劇中耳熟能詳的一段音樂,但現場看戲才知道那強大的戲劇力量。眾囚犯在歌聲中聚攏結隊,一齊仰視陽光。隨著歌聲逐漸高漲,純白的囚衣反射越來越強的光線,手挽手的囚犯表情激越,似乎臉上也發出光芒......那耀眼的燈光竟是充滿戲劇張力,猶如心底的希望之光。

  終曲的最後一段音樂在我耳畔縈繞了好幾天,合唱團的聲浪排山倒海,那真是「自由的吶喊」。這齣歌劇一直讓我想到白色恐怖。

1999.11.24 茶花女

  導演及舞台設計極有創意,舞台上靈活運用可旋轉的鏡子,發揮了空間區隔、反射背景等功用,使虛擬的舞台有許多的可能性。

  最後茶花女病中所見的愛人(及其父)皆為空相,遠遠地站在鏡子後面跟茶花女對唱,一代紅顏之死竟然只跟愛人的“幻影”訣別!她倒地時舞台天旋地轉,悲劇式的和弦重擊人心,瞬然間台上只留一片孤寂、半抹冷光......這樣的詮釋比原劇更震撼人心!

  合唱團唱得很棒不稀奇,難得的是很敢演,尤其是吉普賽女郎的淫舞。

1999.11.25 凱薩在埃及

  這齣韓德爾的莊劇是此歌劇院著名的製作之一,全劇要演很久,幸而舞台及導演皆頗佳,故絲毫沒有冗長之感。跟《茶花女》一樣善用背景變化,不過《茶花女》是巧妙地用鏡子的反射原理,此莊劇則用百葉窗快速轉換背景。這齣製作也用到旋轉舞台,在詠嘆調中舞台轉、三輪車也轉、主角坐在車上唱,效果極為生動。

  假聲男高音(肥肥的)出浴露點不稀奇,女歌手(主角)也如此,就令人有點吃驚了。

1999.12.14 杜蘭朵

  舞台與服裝都偏於陰冷,不是豪華美觀那一型的《杜蘭朵》製作。三位大臣的裝扮類似卓別林。

  第一幕的舞台好似模仿秦始皇的墳墓(這是外國人對中國最重要的印象之一),中央低陷的平台有時湧出北京市民,有時忽然出現直挺挺的兵馬俑。皇帝出台後毫無氣派,一副昏君模樣。故杜蘭朵應是繼位女王,可惜被卡拉富破壞美夢。卡拉富對柳兒之死看都不看一眼,普契尼為卡拉富寫的迴腸盪氣的歌聲全部失去意義,在這個詮釋下的卡拉富,是為了權位而娶杜蘭朵吧。

  卡拉富在敲三聲鑼時,第三聲是雙手據鑼架,用頭去撞鑼面的,除了表演來自中國的鐵頭功夫,導演也許是要強化他權力薰心的嘴臉。

1999.12.29 唐卡羅

  今天演Mailand版(只有四幕),直接從修道院場景開始。這又是個像《費黛里奧》般虛擬的舞台布景,上場門翼幕向外延伸為巨大的黑色“屏風”,邊緣露出紅色的半透明壓克力板,像血刃般出現於全劇的舞台之上。Don Carlos跟Rodrigo穿皮外套、紮馬尾,很沒氣質。

  慶典場景中,當男聲唱到“O terro”(恐怖!),舞台上出現令人作嘔的景象:一個個倒吊或吊頸的人體慢慢從左向右移動,高懸的人還會慢慢旋轉、蠕動,令我想到納粹集中營。武士們持火炬上場,也使我想到希特勒偏好的火炬遊行,民眾高舉首領肖像的歡慶也有類似的味道。不過演到此幕最後,傳來天上的歌聲時,舞台上走來一個小女生,將十字架插在舞台中央,此十字架的人形倒立,巔覆宗教的意味濃厚,落幕時十字架燃燒,民眾將肖像往中央丟,可能是對皇權與宗教的反叛。

2000.5.28 霍夫曼的故事

最著名的【船歌】響起時,樂池裡一片靜止,竟然從擴音器傳來錄音帶(CD)的聲音,男主角在台上觀看錄影帶中的河邊風光!

[觀劇.聆樂.手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