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黃蝶翠谷還給牠們
※邱靜慧(美濃大專後生會成員,東海中文系) ( 原載於 1999.06.05 台時副刊 )
黃蝶翠谷是全島唯一的生態型蝶谷,蝴蝶的一生都是在這度過的,且 鳥類資源相當豐富,不但有一般低海拔山區常見的留鳥,更有瀕臨滅 絕的朱鸝、熊鷹、大冠鷲;在夏季,更有遠從南洋而來的八色鳥,提 供了一個物種豐富的生態教室。而蓋了水庫之後,這一整塊地方都將 被淹沒掉,你不能在裡頭游泳、戲水,也看不到黃蝶群舞的情景,當 然動物也將消失,生物的多樣性將因水庫而被破壞掉。「沒有了野生 動物,人將遭受到心靈上的孤寂感。」這是美國印地安酋長的話。如 果你不曾走進自然,不曾放下功利的心態,你便不會知道自然為何可 以造就華茲華斯這樣的詩人。我不知道為何水資局有那樣異想天開的 想法:興建水庫的同時還可以復育黃蝶?!這兒明明就已經是黃蝶翠 谷了啊!為什麼要把它破壞掉,又再花一筆錢來復育呢?而且就算復 育成功,這些黃蝶是住在原來的地方嗎?還是要蓋一座蝴蝶園,把牠 們都關進裡面呢?種幾棵樹,再養幾隻鳥、幾隻蝴蝶就叫自然了嗎? 為何在環境遭受嚴重破壞、土石流肆虐,危及人命安全的今天,他們 還可以那樣厚顏無恥的認定:人定勝天!難道我們只是知道要保育稀 有的野生動植物,卻從不思考是什麼原因造成他們稀有?我們把朱鸝 、熊鷹的棲地破壞掉,讓他們變成珍稀動物,再將他們所剩無幾的棲 地一一剷除,然後再來談復育,這就是政府的保育政策嗎?那他們是 不是也這樣看待受水庫威脅的美濃人民:『反正客家文化又不是美濃 才有,淹掉了就算了,再不然叫他們遷村好了!』難道政府知不知道 :不同的地域、自然環境會造就出不同的文化呢?同樣是客家文化, 南部和北部必定是有差異性存在的。一個用了幾百年的時間造就出來 的客家聚落,今日被破壞了,還有沒有可能復原? 其實因水庫而帶來的危機,不只是在美濃發生而已。今天美濃水庫還 沒有蓋,黃蝶翠谷裡面的動植物棲地,早已因果樹搶種而被破壞殆盡 ,比起十年前,我們能夠看到那些八色鳥以及淡黃蝶的次數與數量已 經少很多了。全台灣所有可以建造水庫的點幾乎都已經蓋滿了水庫, 像曾文、石門等,而這些水庫因為乾旱、淤積、集水區破壞..等原因 ,真正發揮功效的作用並不大;而且這些蓋在山區的水庫,攔阻了河 川往下游堆積的泥沙,使得台灣的海岸線不進反退,造成國土流失; 也將使得屏東平原的地下水無法正常補注;更何況美濃水庫的水是提 供濱南這種高污染工業區的用水,並不是為了民生用水,而眾所周知 ,濱南的預定地是每年黑面琵鷺的度冬區。政府興建水庫,帶來的問 題比解決的問題還多。而這些水庫在壽終正寢後,所留下來的環保大 垃圾又該怎麼辦? 政府為了發展經濟而做了許多決策,這些決策是不是真的合理呢?台 灣這樣小小的島嶼又承受得起這麼多的環境破壞嗎?在今日,國際趨 勢已屏棄興建水壩為解決水資源不足的方案;除了這些考量,更應該 想想在這生存的野生動物,如果你能來黃蝶翠谷走一趟,或許會發現 人類在這裡不過是後來者的角色,沒有絕對的權力攻佔這些「原住民 」的生存地,因此為了環境保護,以及顧及野生動植物的生存權,難 道這些逐漸毀滅的野生動植物不正是在提醒我們,下一步就是人類了 嗎?希望政府能再三思水庫的必要性與正當性,尋求水庫之外的出路 。也讓我們的心靈在喧鬧之外,保留一個遨翔沈澱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