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聲喧嘩的GM科學論戰

林益仁 ( 泰 晤 士 左 岸 )

GM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遺傳改造農作」的議題,近來持續在英國的政商界 引起爭議,包括查爾斯王子公開質疑GM對生態體系的潛在危險性,同時在科學界更掀起波 濤大浪。五月中旬,英國最具權威的科學機構: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公佈一份報告 抨擊去年八月間由奧帕•布茲泰博士(Dr. Arpad Pusztai)所發表的公開聲明,裡面說道 :從六個分別獨立於產業以及彼此互不討論的科學家的檢驗結果指出,他的研究在許多實 驗設計、執行、以及分析上,是錯誤的!布茲泰博士是亞柏丁羅威研究所(Rowett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員,他在英國的電視台ITV上公開地指出:吃了GM馬鈴薯的老 鼠會有發育受阻以及免疫系統受抑制的現象,同時更警告英國民眾現在正如天竺鼠一般地 被生產GM的財團拿來做實驗。過幾天,他便被該單位解職了!皇家學會的報告書就像是一 份遲來的判決書,對布茲泰博士的去職提出有力的「科學」證詞。

巧的是,這份報告書正是在英國醫學會(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加入反對GM農作 太快商業化行列的隔一天,因此頗有與醫學會一較長短且間接為GM護航的味道。雖然這些 科學家一再辯稱:「皇家學會關心的不是GM農作安全性的問題,重要的是科學研究是否『 有效』的問題」!更巧的是,在皇家學會的報告書公佈的隔日,英國政府的首席科學顧問 勞柏•梅爵士(Sir Robert May)在一封給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的信中說了重話。他同意 環保團體的訴求:即GM農作的商業化動作至少必須禁止四年,且公開與首相布萊爾加速G M商業化的政策方向抵觸。勞柏•梅爵士本身是一個數理生物學家,一向不畏於對公眾性 高的社會議題發言,例如愛滋病在非洲的傳播預測,以及反對執政黨的牛骨肉禁售政策等 。此外,在勞柏•梅爵士公開對環保團體表態的同一天,報紙也大幅報導一項發表在著名 的科學期刊「自然」的研究報告,內容指出一種珍稀的帝王蝶會因嗜食GM植物的花粉而死 亡,因此對生態體系的影響不容忽視。

從奧帕•布茲泰博士一直到「自然」期刊的研究報告,我們看到科學家給外界的印象失去 了過去權威的指導,取而代之的則是一片眾聲喧嘩。根據衛報的民意調查,民眾在GM的科 學論戰上對科學家的尊重比以前大幅滑落,甚至比不上對警察的敬意。在當代社會中,科 學家的角色跟過去刻板印象中聰明、權威、孤僻、狂妄的科學家特徵有著幾乎相反的定位 。從許多的環境議題如酸雨或是溫室效應,我們發現許多在台面上的科學家反而都是一流 的公關人才而且充滿爭議性。他們到處搜尋著聳動的題材,發展出特殊的研究方法,用比 喻包裝深奧的科學語言,然後在公共媒體上不斷地與學術對手們爭辯,藉以取得對「科學 真理」的解釋權,進而掌握研究資源的分配。問題是:科學家的陣營總是分裂的,科學家 犯錯也是常有的事。到底一般民眾應該相信哪一方面的證詞呢?用以上的例子來看,到底 布茲泰博士、英國醫學會、皇家學會、英國首席科學顧問、以及「自然」期刊的研究報告 ,倒底哪一個對GM的態度才是值得信賴的呢?雖然他們都可以信誓旦旦地宣稱自己的立場 是經過科學獨立判斷的結果。

科學家的科學證詞本身就有它的社會性。換句話說,它很難是價值中立的。當GM這個顯然 表面上看起來是分子遺傳科學家的活動,成為一個社會關注的議題時,就不再是科學家自 己的事而已!例如,當媒體注意到GM是一個重要的公眾議題時,一系列具有渲染性及公共 性的報導便介入科學家的研究思考空間。財團因為關心GM生產的利潤,當然也用盡各種公 關方法操弄與影響科學的研究結果。不同的環保團體基於對不同的環境信念,更不惜用激 烈的手段阻撓科學的研究。另外,有機農場的農夫由於在市場上跟GM產品的特性衝突,以 及憂慮GM與有機植物在野外的雜交高可能性,也反對GM的實驗。更不用說,政客們在推動 任何類似的科學政策時,都必須考慮到他們自己的政治風險有多高!這些來自於道德判斷 、經濟利益、個人健康、甚至政治衝突的內在考量,事實上跟科學家的研究以及他們對社 會的證詞都有著密切的關連性。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社會對科學家的影響不只是外在的因 素而已,它們甚至在科學家本身的養成過程中早已有意識、無意識地滲透到科學家的認知 體系裡頭了!舉例來說,科學家申請研究經費時是否早已潛移默化地操練這些因素了呢!

因此,GM的議題不在於那個科學家或社群的權威才是值得相信的。反之,科學家的證詞不 應該在政策的決定上擁有黑箱作業以及至高無上的權威。理由很簡單,科學的證詞絕大多 數是分歧且是經過爭辯而來的。為了達到某些可能的社會共識,一個無可避免的關鍵正是 在於這個爭辯的過程。爭辯是需要舞臺,也需要參與者。從英國的GM例子來看,我們發現 這個爭辯的舞臺已經逐漸從科學家的內部討論、科學學會內的報告、或是政府內閣的例行 科學諮詢會議,一直延伸到更加公共的討論場域。此外,有意見的人除了皇家貴族、政府 官員、與科學家以外,還有財團、媒體記者、環保團體、當然更重要的還有普羅大眾。最 重要的是,這個例子透露出科學的公眾面,而非權威面或是神秘面,逐漸浮現在英國的社 會裡。在這個意義下,科學家不得不走出高深莫測的知識防護罩,而更像夜市攤販一般勇 於向顧客「證明」他們的產品確實比別家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