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國早期商學與管理高等教育
英國境內最早一個類似MBA Program 的學位課程,是一九一八年在曼城自然科學與科技大學(UMIST)中成立的行政系(Dept of Administration)。此後過了三十年,又有了Henley Management College( 1948年成立)。之後,才開始倫敦大學政經學院的發展。
二.倫敦(London)與曼徹斯特(Manchester)
一九六三年,一個在英國發表的報告: Franks Report on Business Education中,開始正式將英式MBA的『發展史』做了簡單的歸類:
•以倫敦地區為主(London- based)發展的:例如:倫敦大學政經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 Political Science)與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以曼徹斯特地區為主(Man -chester-based)發展的:例如:曼徹斯特大學(U of Manchester)與曼城自然科學與科技大學(UMIST)。
倫敦大學帝國學院的MBA是由原先就存在的數個科系合併改編,並重新以帝國商學院為名(Imperial Business School),在編制上仍屬帝國學院的一部份,只是原先的數個科系合併,變成一個MBA Program。
而曼城自然科學與科技大學 UMIST MBA Program的發展則有另外一個故事。UMIST 原先就有管理科學系(Dept of Management Science)。校方將這個科系做基礎,擴充規模之後並將其升制,成為校內一個新的學院。目前此學院以曼徹斯特管理學院(Manchester School of Management)為名,成為英國境內辦得最好的MBA Programs 之一。三.新興大學與綜合科技學院
在一九六0與一九七0年代之間,英國境內成立了許多新興的大學(university)和綜合科技學院(Polytechnic)。這些大學與學院也熱衷發展MBA Programs。有的選擇以Management Studies 為名,主要招收有工作經驗的企業界人士入學;有的選擇以Business Studies 為名,主要招收沒有工作經驗的大學畢業生。不過逐漸地,這些英國教育者發現,無論他們想要招攬的學生是否具有企業經驗,實際上都無法單純地用商業(Busi -ness)或管理(Manage- ment)這兩個名稱,區分到涇渭分明的。許多具有企業經驗的人想重拾大學時代那種讀書的心境,所以渴望進入以Business Studies為號召的學校,和大學生一起用功唸書;而有些社會新鮮人急於吸收企業經驗,故希望能被以Management Studies為號召的學校錄取,好在進入社會前就能廣結人脈,做好準備。目前在英國,已經很少有MBA Schools 用管理(Management)或商學(Business)為自己定位,當然,也不再有學校在招生上劃地自限,設定非要有工作經驗、或非要沒有工作經驗不可。
四.近二十年來的發展
近代英國高等教育最蓬勃發展的時期,在一九六0年到七0年。在那個時期,除了新興大學和綜合科技學院如雨後春筍般地成立之外,許多歷史悠久的大學也開始擴充或新增科系,以趕上時代的腳步。MBA課程在這些擴充或新增的科系中,算是最熱門的一個領域。
在這一股風潮之中,幾所重量級的古校卻仍紋風不動,這包括:英格蘭的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和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 ty),蘇格蘭的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及威爾斯的卡蒂夫商學院(Cardiff Business College)。
然而,歷史名校終究還是無法躲過大時代潮流的趨勢,終於在一九八三年,卡蒂夫商學院開始招收MBA學生;八四年牛津大學管理學院獲得一項私人捐贈,經費有了著落,便大張旗鼓地朝向現代化改革;八九年格拉斯哥大學開辦了國際 MBA Program,在這些古校之間,開風氣之先;九一年劍橋大學開始籌辦一個為期三年的MBA學位課程。
事實上,早在六0與七0年代,許多劍橋人就已經開始蘊釀『為這所完美的大學增設管理研究所』的構思。這些想法或抱負到了校方的高階層『決策者』,無一倖免地全遭否決。九0年代初,美式速食麥當勞(McDon- ald)攻下了英國境內另一個保守的勢力--牛津城,劍橋的管理研究中心(Institute of Management Studies)也開始籌設 MBA Program。截至目前為止,Cambridge MBA 還只能算是在實驗階段,招收的學生也在某一特定的範圍之內。五.英國MBA排名目前對英國MBA Schools的排名有兩種。
一種是大學贊助委員會(University Grants Committee)在一九八六年所做的研究報告,此報告中針對不同的商學領域做評量,列出在某一特定商學領域中,表現特優(Outstanding)、中等(Above Average)、與次等(Below Average)的學校與科系名稱。另一種則是時代雜誌在一九八四年對英國的高等教育所做的評鑑,其中的一部份專門針對商學研究所,分別就教學(teaching)和研究(research)兩個方向來做評量,而評量的結果則被視為對英國MBA Schools 的一種排名。
無論哪一個機構採用的哪一些標準,目前這些排名都未將劍橋MBA 和牛津M.Phil列入。在這一場現代商學高等教育的風潮中,牛津劍橋人(Ox -bridge)似乎仍置身化外,地位超然。•大學贊助委員會排名
- OUTSTANDING(特優)
- 1. London Business School (Institute of Finance)
- 2.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3. University of Warwick
- ABOVE AVERAGE(中等)
- 1. Aston Business School (Work Organization Research Center)
- 2. Bath University
- 3. University of Bradford (Production Management; Managerial Economics)
- 4. City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
- 5.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Economics)
- 6. London Business School (Centre for Economic Forecasting; Centre for Business Strategy)
- 7.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Economics)
- 8. University of Glasgow
- 9. University of Stirling (Business Studies)
- 10.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Administration, Industrial Re- lations; Operational Research)
- 11. Imperial College
- 12.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 BELOW AVERAGE(次等)
- 1. Durham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
2. University of Hull
3.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Manchester Business School)
4.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5. University of Surrey
6.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7. University of Heriot-Watt
8. University of Wales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回頁首>
•時代雜誌排名
- 教學排名 (TEACHING RANKING)
- 1. 巴芙管理學院 Bath School of Management
- 2. 華威商學院 Warwick Business School
- 3. 蘭開夏大學 University of Lancaster
- 4. 伯福特大學 University of Bradford
- 5. 曼城自然科學與科技大學UMIST
- 6. 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y
- 7. 愛丁堡大學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 8. 曼徹斯特大學 Manchester Business School
- 9. 倫敦商學院 London Business School
- 10. 艾士頓大學 Aston Business School
- 11. University Strathclyde
- 12. 昆芙爾德管理學院Cranfield School of Management
- 13. 卡蒂夫商學院Cardiff Business School UWIST
- 14. 杜漢大學Durham University
- <回頁首>
- 研究排名(RESEARCH RANKING)
- 1. 倫敦商學院 London Business School
2. 曼徹斯特大學Manchester Business School
3. 華威商學院U of Warwick- 4. 蘭開夏大學University of Lancaster
5. 曼城自然科學與科技大學UMIST
6. 巴芙管理學院Bath School of Management
7. 艾士頓商學院Aston Business School
8. 昆芙爾德管理學院Cranfield School of Manage- ment
9. 伯福特大學University of Bradford
10. 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11.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12. 伯明罕商學院Birmingham Business School
13. 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 <回頁首>
六.申請英國的 MBA
一九九0年,超過六千名申請者湧向美國的賓州大學華頓學院,競爭七百五十個名額。大約就在那一個年代,超過六百名申請者湧向英國的曼城自然科學與科技大學(UMIST)的行銷碩士學位課程(MSc in Market -ing),競爭十八個名額。
以錄取率來看,華頓學院錄取率(12%)是曼城自然科學與科技大學MSc in Marketing錄取率(3%)的四倍;但以錄 取的人數來看,華頓大學 錄取的人數卻是UMIST的四十倍!這就是英國的 MBA錄取率普遍偏低的原因。在這麼少的名額之下,到底英國的 MBA Schools要收的國際學生是怎樣的?一言以敝之,『入學動機』和『工作經驗』是英國 MBA Schools最看重的兩個因素,GMAT、TOEFL、大學成績、等等反而都只是參考值而已。在有著古老傳統的英國,MBA 學位並不屬於歷史上傳承下來的智慧或寶藏,而是一門起步不久、正在發展中的應用性學科。英國人認定這種學科需要的並不是最會唸書的學生,或是最會研究的學者,而是最能做意見交流的學生、和最有實務經驗的教授。
與美國大多數頂尖的 MBA Schools不同,英國的MBA Schools很少公佈錄取者的平均 GPA、平均 GMAT、外籍學生的平均TOEFL 成績、也鮮少利用提高這些平均成績做為提高排名的號召,或做為招生的廣告。事實上,這些統計數字對英國的 MBA Schools 並不具有特別的意義。以美國華頓學院而言,每年十月到次年二月間,大量(超過六千件)的申請文件湧入,光是收信拆信,就需要一大批人手,更遑論要將每一包申請文件仔細評審,精挑細選。對學校來說,最好的方法是請幾位秘書小姐,一面收、拆文件,一面在電腦上敲出每位申請者的GMAT、TOEFL和GPA成績,並根據該年度校方設下的最低標準,將每份申請文件歸類。成績低於某一項、或多項標準者,可能就凶多吉少了;所有成績均在標準以上者,再由教授群組成的入學評審委員會根據介紹信、讀書計畫與動機、或其他申請文件做最後的選擇。其中只有部份的申請者屏雀中選,其他則放入『備取』(waiting list),除非正取出缺,否則形同落榜。
以這種美式『高效率』的方法進行,從秘書小姐收完申請文件、到錄取名單出爐,並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而一旦錄取名單敲定了,今年錄取者的平均成績也就立刻被算出來了。這不但是美式的高效率,也是大企業『制度化』的表現。相對地,英國的MBA Schools 似乎還並不需要這樣的陣仗。以曼城科學與科技大學UMIST 的行銷碩士學位來說:六百名申請者中,若有四百名為英國本身的申請者,另一百五十名來自歐洲其他各國,剩下的五十名來自歐洲以外的其他國家。這六百名申請者要競爭十八個名額。當中有十二個是英國本國公民的保障名額(英國幾乎所有的高等教育機構都是國立的,所以,也都設有保障本國公民優先入學的保障名額,這一點與美國移民國家的做法大不相同),其他還有六個名額,開放給外國學生來競爭。兩百個來自國外的申請者競爭六個名額,其錄取率之低可想而之。而在如此均質( 大部份的學生都是英國本國生)的環境下,這六個外國學生非得具有很強的語言與意見交流能力不可,否則立刻要面臨溝通上的困難,更遑論學習了。換句話說,這六個人不但要具備流利的英文能力,還必須有豐富的處世經驗,才能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因此,UMIST 行銷碩士班不僅僅代表英式教育的精緻,其實更反應出小企業對彈性化的特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