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課程與教學方式

Do not limit your self-identity to present realities. Expand it constantly, to unfold your highest potentials.

企管碩士MBA
一.MBA製造 前景看好的未來工業
二.MBA製造 全球性的市場與行銷
MBA課程
一.以上課的方式區分
1.全職Full-Time MBA
2.兼職Part-Time MBA
3.函授Open Learning
 
二.以課程的內涵區分
【一般管理與功能性管理】
【專家與經理人】

MBA的教學
一.講課(LECTURES)
二.歷史案例(CASE HISTORIES)
三.計劃(PROJECTS)

認可資格 
一.AACSB(American Ass- embly of Collegiate School of Business)美國商管研究所認可機構
二.歐洲MBA的品管
三.歐洲MBA的認可資格 跟著所屬大學而來

企管碩士MBA

一.MBA製造 前景看好的未來工業

    近十年來,MBA學位一直高居研究所熱門科系之一,全球各地的高等教育機構也紛紛擴充、或增設這一門學位課程。跨國企業的蓬勃發展與國際行銷的日益重要,的確對這個科系的欣欣向榮有推波助瀾之效。然而,就連近年來加拿大政府設下的『投資移民條例』,也將『高級經理人才』列為其國內最缺乏、最需要、以及所有申辦的準移民中最優先被考慮的對象,可見得全球各大學熱衷擴充或增設MBA 學位,最大的原因還是基於『市場需求』的實際考量。

<回頁首>

二.MBA製造 全球性的市場與行銷

    若以一九九0年時,世界上五個先進國家,每年製造的MBA人數(MBA)、高階管理者擁有MBA學位的百分比(%)、以及每年通過合格會計師的人數(CPA)做一個比較:

國名 MBA % CPA
美國 70,000  85% 300,000
英國  
    
   
  
1,200 24%  120,000
法國 350 65% 20,000
日本 60 85% 6,000
德國  --  62% 3800

    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日本與德國每年製造很少的MBA,或甚至完全沒有,但是其國內高階經理人擁有此項學位的比例卻相當高。這些人的學位大部份是在美國取得的。也就是說,美國每一年製造七萬多名MBA,其中有許多是外銷的。

<回頁首>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英國國內高階經理人擁有高學位的比例十分低,不但與其每年製造的MBA人數不成比例,甚至難與過去完全不生產MBA 的德國相提並論。這個現象說明了目前在英國,兼職的(part time MBA)學位、專業經理人進修學位(Executive MBA)、和函授學位(open university programs)擁有最大的MBA市場,也幫這個國家製造出最多MBA 。畢竟,這些低學歷的高階經理人,在面對高學歷時代來臨的壓力時,最好的方式就是再回學校取得一個證書或學位。而兼職、進修、函授,是這些人最好的選擇。

<回頁首>

MBA課程

一.以上課的方式區分

1.全職Full-Time MBA

  在一段時間內(由八個月到兩年不等),以密集的方式將所有的課程唸完。全職MBA又因授課的內容和地點不同,再分為:

1. CAMPUS-BASED: 大部份或全部的課程都在學校進行,並依循校曆來進行課程。又可再分為:

A. Two years campus-based
B. One year campus-based

2. MODULAR PROGRAM: 部份的課程在學校進行,部份則在公司或企業中進行,MBA課程本身有自己的進度,並不依循校曆。這種課程的修業年限都很短,一般是One year Modular program。

<回頁首>

2.兼職Part-Time MBA
  這種課程類似國內大學的夜間部,但不一定是在夜間上課。一般而言,同一個學校的MBA全職和兼職課程在課程內容上是相同的,但是全職課程以密集的方式在很短的時間內可以修完,兼職課程則允許學生半工半讀,修業年限可拖得較長。

3.函授Open Learning
  在需要MBA學位者的年齡層較高、職場中的職位較高的英國,以及在全年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是冰天雪地的加拿大,『函授』是獲得高等教育與學位的方式之一。而這種方式也普遍受到當地人的接受和認同。
    下面詳細說明目前最常見的三種課程:

•Two-year campus-based
•One year campus-based
•One year Modular

<回頁首>

【Two-year campus-based MBA】

    這是最傳統、也最普遍的一種,源於一九六0年代的美國。這種課程通常被分成三個部份:

〔第一部份〕核心課程(core) 第一年為密集修課,所有的課程都是必修的,稱做core courses(核心課程),範圍囊括所有基礎的管理功能領域(functional areas),例如:會計、財務、行銷、一般管理、等等。

〔第二部份〕暑期實習project
在暑假來臨以前,在校方的協助下,每位學生開始向企業界/工業界申請實習。這項實習對入學前沒有工作經驗的學生,或是想藉MBA學位轉業的學生特別重要。兩、三個月的實地體驗,不但可以取得學分,還能在風險全無的情況下,驗證未來理想工作的真實情況。

〔第三部份〕選修(electives) 通常最後一年的課程是由學生自由選修的。想進入行銷市場的人可以多修一些與行銷有關的課、想往財務金融界發展的學生可以多選一些財務和金融方面的課。

    目前美國大部份頂尖MBA Schools採用這種方式。在歐洲,則只有少部份的商業管理課程是兩年的,其中包括:牛津的M.Phil、倫敦商學院(LBS)、鹿特丹管理學院(Rotterdam School of Management)、以及西班牙巴塞隆納的IESE。

<回頁首>

【One-year campus- based MBA】
    這種課程在歐洲比在美國發達許多。主要的原因是歐洲大部份國家的大學教育平均費時四到六年,除了修課,通常還要做Projects、寫論文、或實習。對於這種學生,似乎沒有必要讓他們再花兩年的時間重覆大學時就得到的知識或經驗。歐洲兩個MBA名校:法國的INSEAD和瑞士的IMD都屬於一年的課程(實際上課只要十個月)。近年來歐洲陸續增加的新Programs也大都採一年的方式。
    除了修業年限只要一年,這些Programs彼此之間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十分強調國際化,課程大多以國際議題(international issues)為主。例如:位於蘇格蘭的格拉斯哥商學院在一九八九年新增設的MBA,就是一個一年、以討論國際議題為主的Program。目前美國頂尖B Schools中, 只有匹茲堡大學的 Katz School提供這樣的課程。 這一類課程由於時間緊湊,即便如兩年的課程一般,前段修基礎必修課,後段開放自由選修,能選的課畢竟也十分有限,甚至連暑期實習也都免了。不過好處是頗有效率,只需要離開職場不到一年,就能提高學歷,開拓視野。

<回頁首>

【One-year Modular MBA】
    Modular MBA 是由企業與學校之間共同經營的課程。這一類課程以實務為主,不特別強調學術。最初有這樣的課程設計,是因為某些大企業想將其中級主管送到學校裡再進修,為了確保這些人花費企業的時間和金錢,學來的東西真正能回饋企業,於是公司主動與學校連繫,建立某種程度的合作關係,並共同設計教學內容。
    有了這樣的開始之後,一些學校發現了這種課程的好處,許多想要進MBA Schools學點真正有用的東西的學生,也樂於申請這樣的學校。於是許多學校主動出擊,開始尋求企業界的合作,並規劃這方面的課程。目前提供這類課程的學校不見得一定要和某個大企業有長久合作的關係,而獲准入學的學生也不必一定要得到企業的贊助。但是只要以”Modular MBA”為號召的學校,其在課程上所具有的基本務實內涵、以及教育界與企業界共同養成高階管理人材的合作初衷,卻是不會改變的。
   Modular Program在英國又發展出兩種不同的形式和內涵,分別以Ashridge的Open Program和Warwick的Consortium Program為代表。由於目前這兩種MBA的市場仍只跼限在英國公民,這裡就不再加以詳述。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直接去函這兩校,索取更進一步的資訊。

<回頁首>

二.以課程的內涵區分

    MBA 課程以上課的方式來分,有兩年、一年、以學校為主(campus -based)、或以企業為主(modular)、等不同的方式。若以課程的內涵來區分,則可大略區別為一般性管理(general management)和功能性管理(functional management)兩個方向。

【一般管理與功能性管理】
    美國的頂尖MBA Schools中,課程內涵以一般管理為主的以哈佛管理學院和達特茅斯的Tuck School為代表;以功能性管理為課程內涵的,則以賓大華頓學院和西北Ke- llogg School為代表。當然,這並不是說從哈佛或達特茅斯畢業的MBAs,一出校門就可以從總經理(general manager)開始;而從華頓或西北畢業的MBAs,只能當個財務經理或行銷經理。
    這兩種分法在管理生涯的規劃上,絕對不是涇渭分明的。有這樣的說法,只是讓申請者在挑選學校時,多一個下判斷的依據而已。假若你比較想多知道一些有關財務方面的知識、多獲得一些財務方面的經驗,選擇申請進入華頓學院唸MBA,會與你先前的想像較能配合。日後你在財務的領域中尋求發展,累積足夠的經驗之後,也仍然會有機會進入一般性管理的範疇。反過來說,除非在開始唸MBA 以前,你就已經在某個功能性領域中累積了相當的經驗,而且也準備在學成後繼續朝向這個領域裡發展。否則即使你進入的MBA Schools是以一般性的管理課程為主,在畢業之前,你仍然需要面臨『入行』的抉擇。
    歐洲B Schools 在課程的內涵上也有類似的發展。例如:英國的Cranfield管理學院與倫敦商學院(LBS)偏重一般性的管理課程;城市大學的商學院(CUBS)則提供六個專業的領域,讓申請者在提出申請時就先做個選擇,所以屬於功能性的管理課程。

<回頁首>

【專家與經理人】
    這兩種課程的內涵並不能拿來互相比較好壞,也不能說:沒有工作經驗的申請者應該申請功能性的課程、有工作經驗的申請者則適合申請一般性的課程。申請者在以課程的內涵來選擇申請的學校時,應該以自己對這個學位的期望、自身的個性、和自我認定未來可能的生涯規劃、等等方面來考量。假若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興趣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你的個性屬於隨和順應型的、你也十分嚮往在人群中工作,那麼,在你決定要唸一個MBA學位的時候,可以先往以『功能性管理課程』為號召的學校當中,尋找提供『人力資源管理』主修課程的學校來申請。當然,你也可以找出一些很不錯的、以一般性管理為課程內涵的學校來申請。在這種課程裡,你一樣可以得到基本的管理訓練,只要在畢業之前,你原先對『人力資源管理』的興趣不減,還是可以鎖定這個方向求職,並在職場中累積經驗,驗證所學。請記住,MBA這個學位要訓練的,絕對不是在某個專業領域中的『專家』,而是無論在什麼領域都管用的『經理人』。

<回頁首>

MBA的教學

    在美國,MBA的教學法長久以來都以哈佛的個案研究(case studies)和芝加哥的分科教學(disciplines)為主流。這兩種教學法也在歐洲的MBA課程裡大量被採用,並且被賦予下面的意義:

一.講課(LECTURES)
  主要是以演講的方式做知識的傳授,類似芝加哥大學商學院的分科教學。世界上所有MBA Pro- grams或多或少都有幾門 課用這種方式進行的,尤其是基礎性必修課程。

<回頁首>

二.歷史案例(CASE HISTORIES)
  主要是以討論真實發生過的案例(case studies)來做智慧的累積與解決問題的借鏡,類似哈佛大學的個案研究。在這一類教學中,團隊(teamwork)和整合能力(intergrative ability)是被強調的重點。
  目前歐洲一些頂尖的MBA Schools已經逐漸發展出以歐洲本土企業為主的個案(cases),所以雖然在教學上仍然承襲了美國哈佛管理學院的形式,但在內涵上卻完全換成歐洲的系統。目前,『個案本土化』做得最好的學校有:法國INSEAD、和英國倫敦商學院LBS。
    除了這兩種主要教學方式之外,歐洲MBA課程還要求學生動手做Projects。無論是兩年的課程、一年的課程、甚至短於一年的課程,只要你想拿到一個『碩士學位』就非得親自動手做一個、或數個Projects。你也可以選擇只修研究所的課,不到企業界做Projects。這樣,修業年限便只要短短數個月(一般為八個月),而且你只要修完課,就可以拿到一個研究所文憑(diploma)。當然,文憑不是學位,更不是MBA。

<回頁首>

    也有一些唸研究所文憑課程的學生,在取得文憑之後,還想更上層樓,取得一個『學位』。這時候,他通常只需要補做一個、或數個Projects就成了。有些英國的MBA 班級中,半數以上的學生是從其他的文憑課程結業之後轉過來的。有些學生在最初申請的時候,先以某一個文憑課程為目標,可能因為較容易申請,也可能因為唸起來壓力較小。等所有的課都修完之後,若是仍有興趣、仍有餘力、或發覺壓力並不那麼大,可能他就再花數個月做做Projects,順便再取得一個MBA學位。

    這造成了一個想法:歐洲的MBA課程較紮實,因為它訓練學生動手做的能力。而美國的 MBA課程通常只是修修課、討論一下個案、交交報告、就畢業了。近年來,美國的MBA Schools也開始將Project列入教學的方式中。目前美國top 20 MBA中,只有哈佛仍堅持百分之九十五的課程以個案討論(case studies)進行,而其他十九個頂尖的學校,則或多或少都加入了一定比例的Projects。

<回頁首>

三.計劃(PROJECTS)
  所謂做一個計劃( project),就是在學校的安排之下到企業界去工作(或稱為實習)一段時間,主動參與一個方案,努力將這個方案推展開來,並盡力去完成它。在規定的時間內,你參與得愈深、推展得愈廣、或完成得愈多,你的論文內容就愈充實,你的project就做得愈精彩。 歐洲人相信這樣的課程可以幫助MBA 學生達到最終的目的:真正進入企業界,成為一個企業人。這是歐洲MBA課程內涵上很重要的一個特點。不過,這類課程若經營不善,很容易流於形式,更糟的是引起負面的感覺,好像學校大量為企業界引入廉價勞工。所以,愈來愈多的學校希望,甚至要求企業界除了接受這些實習的學生做短期Project之外,也在學生畢業之前主動對優秀的畢業生提供正式的job offers。 不過大部份的MBA畢業生對這種job offers興趣並不大,可能因為經過實習之後,所有的想像空間都已經不存在了。

<回頁首>

認可資格
 
一.AACSB(American Assembly of Collegiate School of Business)美國商管研究所認可機構

    美國,是目前世界上資本化最深的一個國家,也是商學與管理高等教育最發達的一個地方。光是美國本土,就有超過七百所MBA Schools,每年為全世界製造七萬個MBAs。在良莠不齊、為數眾多的美國商管研究所之中,AACSB,一個私立的協會,提供了一些評量的標準。

     由於AACSB大量採用量化的標準,使得它的評量具有一般性、公正性、與客觀性,因此也成為美國境內最強勢的商學與管理高等教育評量機構。AACSB 的標準除了評量美國的MBA Schools 之 外,同時,也適用在評量世界上其他B Schools。目前歐洲逐漸有人採用AACSB的標準來評量他們的MBA Schools,只是評量的結果還得不到歐洲人廣泛的認同。

<回頁首>

二.歐洲MBA的品管

    目前,歐洲一年製造出七千名MBAs,在數量上剛好是美國的十分之一。在歐洲所有的國家之中,又以英國為首,每年生產一千多名,佔了七分之一強。
    在英國,雖然也有類似AACSB的機構存在著,但這些機構的作用與AACSB是不同的。他們既不『評量』、也不『認可』學校。他們存在的理由是幫助學校招生、宣傳、處理某些特定獎學金的發放、以及做意見的溝通和資訊的共享。那麼,英國的MBA Schools是由誰來做品管的?

<回頁首>

三.歐洲MBA的認可資格 跟著所屬大學而來

    無論在英國,或是在其他歐洲國家,MBA School的認可資格通常是跟著大學來的。例如:艾斯頓商學院(Aston Busi -ness School)的認可資格是跟著艾斯頓大學(Aston U)來,華威商學院(Warwick Business School)的認可資格是跟著華威大學(U of War- wick)來。因此,被認可或不被認可代表的並不是『好』還是『不好』,只是標明某個商學院與某大學之間的關係而已。

<回頁首>

四.認可資格非品質保證

    你會發現許多『 被大學認可』的MBA Programs卻通不過AACSB的標準,牛津大學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這個例子說明了大學本身可能非常有名、在世界上的評價非常高,但是在AACSB針對一個現代MBA Program 所需具備的量化標準之下,可能連某些最基本的標準都還沒達到。美國耶魯大學組織與管理學院多年來也都不在AACSB的認可名單中,直到近年來才『為了被認可』而專門針對某些標準做修改,遂通過了認可資格。在此之前,耶魯的組織與管理學院不被認可的最大理由,只是因為其課程的內容太偏向政府管理,並且頒授的學位是 MPPM(Master of Public and Private Management)而非MBA。牛津大學之所以不被認可,部份理由可能是其課程內容以研究為主,而頒發的學位為M. Phil.。
    所以,我們可以認為,每年由世界各地湧向耶魯大學或牛津大學管理學院的申請者,大多是衝著大學的名望、而非管理學院是否被認可而來的。一般人相信,有名望的大學的所有科系,其學術水準都能維持在一定的標準,不致於太離譜。既然人們有這樣的認定,許多歐洲的管理學院就積極尋找有名的大學為自己背書。於是,瑞士的IMD找來了洛桑大學(U of Lausanne)來認可;英國的Henley管理學院找來了布朗涅大學( Brunel U)來認可;Ashridge管理學院找來了城市大學( City U)來認可。至於『被認可』是否就代表了『品質保證』?倒成了較為其次的一個問題。

<回頁首>

五.市場潛力即品質保證

    當然,也有MBA Program並不熱衷追求這種『形式上』的認定,就像耶魯的組織與管理學院在十年前的想法一樣,完全將自身的品管交給市場去評斷。目前歐洲這樣的學校以法國的INSEAD最被看好,也最具有市場的潛力。INSEAD目前仍然保持企業贊助的背景,只力求國際化、擴大規模、改善品質、卻不尋求大學的認可。INSEAD的規模已朝向一年五百名學生邁進中,這是它堅信市場潛力就是品質保證的結果。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