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Name: 張慈芳

Major: English

From: Carleton University, Ottawa, Ontario

Home University: 國立中山大學

E-mail: tfchang@chat.carleton.ca

Phone: 613-521-9425

Address: P.O.Box # 1197

Carleton University Residence

1233 Colonel By Drive

Ottawa Ontario

K1S 5B7

 

渥太華與我

 

第一眼對渥太華的印象是從飛機上鳥瞰的夜景: 黑暗中,廣大的土地上閃爍著些許燈光. 我的視線企圖尋找如摩天大樓般的地標,但直到飛機停穩前都沒有斬獲. 心想,大概機場距離市中心有點距離,所以才看不到吧. 但等我出了海關準備領行李家當猛然發現,渥太華機場只有兩個行李轉盤? Only two? 再環顧下四周,天哪,這規模也不過是松山機場的三分之一! 這就是加拿大首都的機場, Ottawa Macdonale-Cartier International Airport,

內心頓了一下,好小的國際機場阿!

渥太華擁有人口大約30萬,是為一個行政都市. 坐落於市中心的國會山莊(Parliament Hill), 大大小小15座國家級博物館, 再加上兩條貫穿市區的河流:分隔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的渥太華河(Ottawa River),及冬天世界上最長的滑冰道的麗都大運河(Rideau Canal). 相較於其他的大都市,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首都渥太華,則給予人一種強烈的藝術氣息.

 

X x x x x

 

學校簡介

Carleton University 位於市區西南八公里處, 約10分鐘的車程就可以到Downtown,為Ottawa市兩所大學之一. 從1942年起的小型學院到現在中型大學的規模, 至今已有55個年頭的歷史. 現擁有人文社會科學院, 公共關係學院,管理學院,工學院,理學院,以及多達75項研究單位. 第一天到達校園時有兩項讓我印象深刻的體驗.一是Carleton最引以為傲的地道(tunnel), 校園內29座建築物完全由地道串通,內有暖氣, 這可是特別為冷冽的冬季而設計. 如此一來學生就不用冒著攝氏零下30-40度的天氣穿梭於校園之中. 第一天進校園,我和辰盈為了見識tunnel為何物, 一不小心就在地道裡迷路了另一項特色是美如大河戀風光的麗都河(Rideau River)蜿蜒於62公頃的校園. 九月,十月時,河畔旁的草地是學生休憩時的最愛. 當我第一眼看到如畫般的Rideau River,岸旁有轉紅的楓葉,河中有隨流浮載的水鳥,天空有海鷗盤旋,  真無法相信我是在Carleton University, 還是Carleton National Park!

 

X x x x x

我的生活

我們在Carleton的身分為Special students. 學校有一個專門辦理交換學生的特別部門, 稱為Carleton International. 經過他們的安排,我們食宿及選課都在我們到達之前安排好了. 我們住在宿舍也吃在宿舍,完全不用煩惱開伙的問題. 而選課,上課方面則有一位supervisor協助我們. 除了教室,library,學校餐廳之外,在我生活中最豐富的部分是我所參加的校外活動.

九月底, 我和辰盈參加國際學生活動中心辦的活動騎馬. 坐校車到Ottawa市外的鄉村體驗我們的第一次. 在馬背上一個小時, 獨自操控馬匹的感覺真的很新鮮. 之後10月中,我加入Best Buddy,一個服務智能障礙的學生團體. 在這個團體之中,我和智能障礙的朋友及其餘的義工相互交流. 有定期聚會也有不定期的出遊.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智能朋友, 也是第一次用英文和社會邊緣人交流. 其餘的第一次還包括早上6:30踏著黎明的曙光, 一大早去跳有氧舞蹈; 第一次租車, 一路陪我父親開車到Montreal去探望蘇育平;第一次有日本舞伴(國際標準舞);第一次參加加拿大戲劇的試鏡. 令人興奮的是我入選了. 下學期要在一部為Chess的音樂劇中擔任Sub-lead dancing chorus. 一連在學校表演四場, 這真是我從未想像過的機會. 從踏進渥太華機場第一刻所感受到的surprising起,我在這裡的三個多月的生活則更充滿了驚奇與新鮮的經驗.

末尾 , 願每位交換學生都有多采多姿的加拿大生活.

 

寫於第一次期末考前夕

8 December, 1997 17:48

 

火車之旅 張慈芳

這次的耶誕假期,在三個禮拜中,我和辰盈,坐火車從東邊的渥太華玩到草原三省的Manitoba看Winnipeg皇家巴蕾舞團的戲碼——〝胡桃鉗〞,再到北緯53度的Churchill看變化莫測的北極光,再回到多倫多和北美東岸時區的人一起倒數1998的來臨。我們的火車旅行是如何般讓我們難忘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極地探險

12月16日清晨我們從渥太華出發,經五小時到多倫多轉車,再經過一天一夜前進到草原三省之一的Manitoba,之後再往北邊開兩天兩夜到目的地:北極熊的故鄉-——Churchill(邱吉爾)。坐著火車旅行的感覺很悠哉,一方面是考完試了,心頭上輕鬆的很,另一方面也是我們不趕時間,就讓火車搖阿搖的把我們從一個地點送到另一個都市。說到在火車上悠閒的日子,就要從窗外的風景開始說起。

從Ottawa到Toronto之間的風景,可以很明顯的讓人感受出城市與鄉村的差異,一路上,火車把我們從平和的首都帶往寧靜的鄉村,又把我們送進了摩天大樓處處皆是的繁華Toronto。但從Toronto到Winnipeg (Winnipeg為Manitoba的省會),這段跨越草原時區的旅程真的是繁榮與荒涼的分別。當火車離開了Toronto車站往西行駛,眼看著高樓大廈、CN Tower (Toronto的地標)漸漸遠離我的視野時,意味著我們要離開繁華了。一路上火車在安大略省西部奔馳,我們穿越了森林以及部份的五大湖區,窗外的松樹林雖有綠意,但仍有些許白雪覆蓋在樹梢,而在樹蔭底下躺著的是不知名的湖泊。

當我們越來越接近曼尼托巴省時,樹林越來越少,相對的平原越來越寬,路面是越來越平,這時我真的體會到何謂"草原",雖然它們全都被雪所覆蓋,

看不出是何種作物,但是那種放眼望去,空曠的地平線上沒有起伏,只有大地在冬天中靜靜的蟄伏,真的叫人稟氣凝神。

而從Winnipeg到Churchill的感覺又更不同了,是文明與原始自然的抗衡。

從Winnipeg到Churchill要花上兩天兩夜的火車,越往北走,景象越原始,植物越稀少,人更是難見到蹤影。先是數公尺高的松葉林,慢慢的變成了較小型的針葉林,在更北些,連樹木的蹤跡都顯的稀少多了。等到了Churchill一看,可成了苔原了。一路上我們(此時我們多了兩位同行的旅者:育平和正州) 都被大自然的安排所震撼著,不管火車內的人心情如何,窗外的景色總是一致的白皙,一致的寧靜。偶爾經過小鎮,稀稀落落的房屋散佈在廣大的陸地上,我們總忍不住的高興:總算看到人家了。

有時候因為村落太小了,連個火車站都沒有,火車直接停在房子的旁邊,運氣好的話,乘客一下車,走個幾步路,溫暖的家就到了。對當地人而言,火車是對外最便捷的交通,通常是母親搭火車到大城市採購,再坐個一天到兩天不等的火車,帶著大包小包回到遠在北方的家,這對他們是件很奚鬆平常的事情,但對我們這些來自每平方公里就超過5000人的異鄉客而言,真是一種culture shock。

而另一件讓我們更吃驚的是在Manitoba中北部有個18000人口的Thompson城市,竟然有麥當勞的蹤影!起先我們以為搭上火車等於搭上原始列車,沒想到在如此北邊,看似荒涼的地方竟有麥當勞的存在,不但讓我們對麥當勞推展市場的功力感到佩服,更是羨慕跟我們同車的大人小孩們有McDonald可以大快朵頤 (我們?我們從開始旅行就好久沒有聞到薯條的味道了!)

等我們到了Churchill已是12月20日,拖著有絲疲累的興奮,穿戴整齊(襪子、褲子、衣服通通加倍)後,終於來到此行終點站——邱吉爾。一下車,令我印象最深刻不是北國的冷,也不是放眼望去的空蕩,是我們有火車站啦!!!!

好令人感動啊!這個大約800-1000人口的小鎮,有個看起來像是30年代的車站,矗立在天未曉的星空下,是我們四人精神上的家. (因為我們是早上快九點到的,晚上10:30還要撘原車回去) 在Churchill,早上大約9:00才天亮,不過不到4:30就太陽下山了。我們懷著興奮的心情以為此行看得到北極熊,到了之後才發現到原來我們來的不是時候,北極熊早在11月份的時候就回到冰上生活了。但沒看到北極熊,總要看看Hudson Bay吧!於是我們沿著地圖上的指示,在Churchill這個小鎮上東轉西轉,突然間走著走著,眼前出現一大片白茫茫的空地,咦!仔細一看,此地非彼地,這是結冰的哈得孫灣的湖面啊!!!從國中起就在地理課上學到的哈得孫灣,如今就在我的眼前、腳下,心中一陣感動,不禁大喊:「快快,幫我照相!」(哈哈哈……真是沒有氣質的反應 :Q ) 因為我已經在低於攝氏零下23度的世界中,凍得手腳都失去知覺,此時的我腦筋一片空白,縱使面對大自然的美景壯觀如此,唯一的本能反應就是趕快回到室內,實在不敢在Hudson Bay的岸上再多留片刻。於是乎,只能用文明世界中的發明──照相機,用它抓住Hudson Bay片刻的美,留下我對她瞬間的讚嘆。

 

98倒數

從Churchill回到Toronto已是24號的深夜了,我和辰盈在火車上度過該是家人團聚的耶誕夜,雖沒有豐盛的耶誕大餐,但我們度過了一個充滿想像的晚餐。其實我們兩人是望著窗外的家家燈火,吃著我們的泡麵乾糧,假想著火雞聖宴、Christmas Tree,想著想著連餃子、年夜飯、紅包,甚至連我們的農曆年都加入了。

在這次旅行中最幸福的部分是在Toronto近兩個禮拜的日子。在多倫多我們去逛了盛名已Skydome、CN Tower、China Town、University of Toronto、York University,以及尼加拉瓜瀑布的夜景。我們參觀Skydome時只看到她的外貌,但是Toronto地標:CN Tower我們不但上去了,還吃了一頓高消費額的旋轉餐廳晚餐 (平均一個人$45,心痛的數字啊!) 這個旋轉餐廳位於CN Tower的最高層,如果不提那晚我們花了多少錢,基本上一邊享受晚餐,一邊還可以眺望多倫多的夜景,是非常romantic的。

多倫多另一項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China Town。天哪!規模之大!(Ottawa的China Town只有一條街,正確的說法是China Block) 處處可見中國人、中國字,見到China Town個感覺真的好讓人熟悉。路邊有人賣菜,吆喝著新鮮水果的價錢,再往前看,還有中國人專屬的shopping mall,天哪!這是在Ottawa都見不到的景象。25號那天,大部分的店家都休息,我們只好去逛中國城.,沒想到China Town人山人海,各色人種都在馬路上擦肩而過,好不熱鬧。自從來到加拿大,好久沒有見到黃種人如此之多的場面,突然間,好似有種回到家的感覺?

我們在多倫多剛好碰上98年的新年倒數,今年非常的特別,是多倫多與周圍的衛星城市合併為北美洲第五大城市。除夕那天,我和辰盈以及另外兩位外國朋友,一起在Toronto City Hall前的廣場和熱情的民眾倒數98年的來臨,那天晚上正好是Toronto最冷的晚上,零下15度,在冷風吹襲之下,我們一起和不知名的朋友一起肩並肩,為98年的來臨一起吶喊,整個活動最高潮的部分是在凌晨12:00時點放煙火,眼看著五光十色、斑斕奪目的火花佈滿頭頂的天空,

我的心情也隨加拿大人對新年來臨的熱情,也一同爆發到最高點。

後記

不知不覺已經二月中了,在加拿大求學的日子也漸進尾聲,突然間,對這個冬季冷冽的地方有了依戀。開始喜歡加拿大,開始適應出門要冒著風雪的日子,開始習慣身邊的一切,但似乎,當我才剛剛適應這裡的生活時,我也要準備踏上回程了。望著窗外的積雪,手指忙著打字,腦中不斷期待著春天、夏天的來臨,期待著4、5月份熱鬧繽紛的鬱金香花季,也更期待著下一回旅行的開始。

慈芳 1998年2月10日 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