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SUB THEME MENU:
BACK TO THEME MENU:
BACK TO THEMEPARK:
BACK TO MENU:
BACK TO FRONT PAGE:

改变世界的家阅读笔记:第一至第三章

A)中文版序
此书写作的异像:发展全国性快速教会遍植运动。这个异像的具体目标是:让每
一个人在走路可及的范围内就可以找到一个教会。这样的一个异像乃是本於大使
命;而且这异像将能够有效的实现大使命并且使教会有效的增长。

这异像将设立以使徒行传中家庭教会为蓝本的基督徒团体。这种〖家庭教会〗的
特性是:1.不以教堂为中心的教会生活。信主的人可以在信徒家中,办公室等等
地方聚集。2.不依赖受过神学训练的全时间神职人员,相反的,教会将由带职的
基督徒开拓与牧养。3.以家庭式为特色,以分殖为常态。当一个家庭教会人数超
过二至三十人就要一分为二。4.以〖五重职事〗(使徒,先知。牧师, 教师与传
福音的)为众教会提供支援,资源与遮盖。

B)作者序
家庭教会是纯朴,自然,简单又具备吸引人的因素的教会。她不以规模,华丽,
组织取胜;但却从内心里改变人的生命。这样的教会,她本身就是一篇信息。这
样的教会是个属灵的家庭,强调生命与关系而非组织与形式。〖现今我们所认识
的教会,是个拦阻神心意成就的教会〗!

十五个〖重朔教会蓝图〗的论述
1.脱离形式与外貌的追求,着重真实生活中的见证。
  教会是一群耶稣基督的追随者,组成具有生命力的属灵家庭;他们追求以生命
  见证对基督的信仰并回应社会大众的疑问,而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对象就是他们
  的家庭。

2.家庭教会的模式是基督教会第三次的宗教改革。
  〖大公教会〗以教堂为中心,以会堂崇拜为模式是主後第四记以来未曾停止过
  的发展主流。马丁路德的改革只是神学层面的;敬虔运动则是灵性上的更新。
  时候将到,如今就是,第三次的教会改革将是教会的系统与架构上的恢复:回
  到圣经使徒行传,初期教会的模式。

3.从教堂到家庭教会。
  关系肤浅的团体到真正的〖一家人〗体验。
  十至十五人在家中的聚会得以建立一家人亲密的关系:在圣灵里一起聚会敬拜
  ,一起用餐,彼此分享心灵与物质上的祝福;学习弟兄姐妹之间那真诚的彼此
  关爱,互相饶恕。

4.家庭教会由按立的长老带领,并且与〖五重职事〗配搭事奉。

5.〖人人皆祭司〗的观念完全贯彻在家庭教会里面。这里没有被动的属灵消费者
  。

6.教会回归她起初的根基--家庭,好重新得着家庭。

C)简介
家庭式教会的推动,乃是遵循圣经中的模式以实现耶稣基督的大使命;就是使万
民成为基督的门徒,因此要普遍的栽植基督的教会在地上的每一个角落,就是走
路可及的范围之内,各有一个家庭式的教会。

要使一个国家成为主的门徒,唯有让基督彰显於每一个角落才能办到。

简而言之,为使万民成为主的门徒,我们就必须回到圣经中,恢复初期教会的模
式以重新发动教会的活力,实现耶稣基督的大使命。

第一章:重新朔造教会蓝图
1.接受神,拒绝教会。
许多人对福音有兴趣,可是对教会有兴趣的人却极为少数。
2.没有受洗的基督徒。
在一些地区,有〖没有受洗的基督徒〗的存在。这些人并不前往教堂参加礼拜。
3.今日教会与宣教的危机
这危机乃是:没有从教会架构上的改革着手,只是强调金钱与人力的投入,也因
为这个缘故,宣教的效果微弱。宣教是教会的本质,也是使徒性先知性特征,教
会正是建立在这特征之上。因此,恢复教会的正常状态以及发挥她的使徒与先知
功能,宣教与教会都必然复兴。
4.第三次宗教改革。
第一次: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神学性改革:16世记。
第二次:敬虔(重新强调人与神之间的亲密关系)与宣教运动的〖灵命改革〗:18
        世记
第三次:教会体制的改革:完全遵照新约圣经的模式建立教会。
5.传统教会,最大的信仰拦阻。
Rev. John Campbell言。传统教会,能力浪费在系统体制上。
6.教会的重生
从本质上下手,全盘重新建造。
7.生物法则
教会是生命的有机体,因此,自然的成长法则也表现在教会的生命里面。这些生
物法则包括:
1.彼此依赖
细胞与细胞之间彼此联系,互动,合作。
2.繁殖
苹果树的繁殖不是一粒苹果。教会的繁殖不是一个基督徒,乃是一个有繁殖力,
新的教会。
3.能量的转化
将现有的能量,甚至是对立的,转化为有用的能力。

20人关卡
一般上,〖一个牧师〗型的教会,当她的人数成长到两百人左右的时候,她就会
停止成长。〖当教会超过两百人时,即使这个牧师在日程表上还有空位,他的心
却没有空位了〗。事实上,当我们谈到一个团体的生命力的时候,人数是一个关
键性的因素:

有机体与组织体的不同
1不强调组织与结构,就可以很自然的达到团契交流的目的。自发性。 非从外安
 排的一连串秩序,由内而外的程序。人数上限20人。像家庭。	组织体:组织化
 以维持,不自然。出现〖暗角〗状况,无法充分建立关系,沟通减少。 徒有团
 契之名。Koinonia:团契,相交,真诚的给予,参与分享。当它不存在的时候,
 就出现僵化的现象。
		
严守20人关卡,就能突破200人关卡。
真正的教会增长是教会的繁殖。至於个别教会人数应该多少, 答案是8至12人之
间。15人的算是大型教会。超级教会是21个人以上。〖教会要真正强大,就必须
使她变小〗。家庭教会,使〖彼此相爱〗成为可能。〖教会要真正强大,就必须
使他变小〗。

三种模式
1.细胞模式
以家庭为基础。人数:3-20。联系与团契。自然,机动性的。
2.会众模式。人数:20-200。组织,计划性,特定的敬拜模式。 有专职的圣职
人员,与圣职系统。有教堂建筑。聚会中没有直接对谈。参加者成了旁观者。教
会失去动力。
3.节庆模式
200人以上的聚会。同一地区的基督徒表达在主里的合一。 由使徒或先知带领。
没有彼此的对谈。
细胞模式是最基本的存在形态,她在第四个世记之前普遍生存,一直到君士坦丁
以後。在此之後,教会基本存在形态改为专业与制度化〖会众〗模式,因而失去
细胞与节庆层面的重要滋养。

会众制的特色与不足
1.半公开的聚会气氛。2.有限的团契相交功能。3.符合世俗的观念与法则。4.形
式决定内容,结构决定品质。5.阶级制度。6.定点聚会。7.组织结构,权利为基
础。8.弱的团契。9.对个别信徒与社会的影响力弱。10.律法主义化。11.旧约圣
殿化。12.〖个别〗弱化。13.失去真正的圣餐:

圣经中的圣餐是〖真正的一餐〗。主後150年前,圣餐与爱宴是同时举行。 如今
的圣餐已经失去团契生活的体现。

基督徒之与会众制的教会:〖将生命之水倒进受污染的瓶子〗:
1.将蒙恩的罪人变成没有影响力,客套的教友与行礼仪的人。2.他传递属天的应
许,却没有在地上活出这应许。3.他忘了家庭是基督身体的建造单位。

项目	        会众式教会	           家庭教会
聚会地点	教堂	                   家庭
负责人员	牧师,教师,传福音的	   使徒,先知,长老
经济收入	各样奉献	           分享彼此所有的
生活方式	各自	                   团体
布道方式	透过计划划与组织性的安排   自然接触
诉求	        把人带进教会	           把教会带进人的家
规模	        大而疏远	           小而亲密
教导方式	台下静听	           互动讨论
牧养重点	带领教会,制定计划,
                传讲信息,探访等等。	   装备造就,使能牧养。
教会核心	教堂中的崇拜	           在家庭中的生活
事工重点	使人成为教友	           使人成为门徒
事工内容	节目导向	           造就装备,信徒有能力
宣教方式	差遣宣教士	           教会成为有繁殖力的团体
		

家庭教会的优越
1.门徒倍增
以培训造就,门徒倍增为导向。管道除了一对一之外主要的还是家庭教会本身的
〖家庭〗功能。

2.不怕逼迫
规模小,隐藏性高,弹性大。

3.没有人数成长瓶颈的问题
持续保持有机体的状态,实现繁殖倍增。

4.更多人可以有效的参与教会	
会众式的教会:20%的人参与教会事奉,80%的人成观众。在家庭教会几乎每一
个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完全不参与的人将会被自然淘汰;那些真正参与的的人
必得各方面的成长。

5.打破牧养的两难局面	
会众式教会的问题:信徒人数增加,牧养素质降低。家庭教会可以避免这一点。

6.提供改变生命的场所
会众式教会的基督徒,许多与周遭的人没有两样,他们也因此失去对世人的影响
。家庭教会的互动性与实在的群体压力可以改变人的生命。

7.容易的着新信徒
会众式的教会从其状态与内容而论,对新来者并不是友善的。在家庭教会中,新
来者会很自然的受到欢迎。较亲密的人际关系也容易叫人感受到温暖。开放自由
的聚会气氛对新来者是友善的。

8.解决缺乏领袖的问题
家庭教会的领导人是长老。长老的资格:谦卑,有父亲/母亲般的爱心。 拥有这
种条件的人容易寻求也容易培养。在使徒与先知的支援下,家庭教会可以不断的
倍增成长。

9.消除神职人员与平信徒的区隔
家庭教会在长老及其他职分的共同治理之下成长繁殖。不需要传统观念中的牧师
职分。

10.较符合圣经的教会建构
圣经绝对没有教导教会是:〖一群神圣的人固定在某神圣的时间,到某神圣的地
点,在一位穿神圣制服,领神圣薪水的神职人员带领下,进行神圣的仪式〗。

11.较符合经济效益
会众式的教会由於有教堂的建筑,制度化的组织,因此开销庞大。家庭教会则没
有这样的负担。

12.恢复城市教会
一个地区,所有的家庭教会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节庆欢聚。在一个可信赖的领袖带
领之下,经常传递先知的异像,教导使徒的标准,彼此合一且互相祝福,向世界
发出同一个呼声。

第二章:历史上的家庭教会
超过20人的教会,俄利根曾说:〖有人躲在房中不被注意的角落,自顾自地做白
日梦〗。家庭教会的结构是顺应逼迫而准备的。家庭教会本身就是一个讯息,福
音的内容是生命的自然流露,它反映出上帝的特质,他们的布道法是:〖生活布
道法〗。他们注重的是基督徒丰盛和平安的生命。初期教会并没有将宣教当着一
个项目,因为教会本身就是那宣教使命;因此他乃是差派自己出去:分殖。

人们为何以及如何成为基督徒
1.初期教会自我保护的特性反而吸引人来到教会。
2.基督徒能够坚强的面对逼迫也使得许多人对之心动。
3.赶鬼的事奉。奉耶稣基督的名赶鬼,似乎比其他的神明更有功效。
4.基督徒充满〖爱〗的生命,活出真道。他们对任何有需要的人都愿意付出爱心
  。特别是女性基督徒,他们是教会成长的重要因素。
5.教会因为有耶稣基督的教导与道成肉身的精神。基督徒活出〖登山宝训〗的标
  准足以叫人钦佩。

教会的偏差
教会的她的历史里面逐渐偏离圣经,传统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河道,难以改变。一
些的偏差包括:〖神职人员〗与〖平信徒〗的区分。其他的偏差包括:道德主义
以及宗教行为。

教会制度化:出於畏惧,不是信心。
教会难免会出现一些难以控制与掌握的情况。若不是有信心,人就会恐惧而有所
行动。例如:主後150年的〖学术神学〗,就是为了对付诺斯底派。 早期灵恩运
动孟他奴派造成教会中的混乱,教会因此而强调教义教条并且制度化严格的过滤
圣职人员。这一切出於害怕而不是出於信心。人开始设定一些的系统以免差错:

〖安全〗的仪式,〖正确〗的程序,以及〖认可的内容〗。如此,人与制度渐渐
的被高举。过度的组织化,制度化,圣职专业化式的教会失去活泼的生命力并且
走向世俗。由於教会〖国有化〗,家庭教会被认为是非法的而被禁止。

崇拜模式犹太会堂化
基督教会〖标准〗的聚会模式承继自犹太会堂:包括:敬拜的呼召,祷告与代求
,圣经课程,根据圣经讲道,祝福结束聚会。在这种趋向之下,教会在罗马天主
教的主导之下,日渐败坏腐化,偏离圣经。马丁路德说:〖我不相信教皇与宗教
会议,事实上,他们经常是错的;我只相信神的话〗。

宗教改革
1521年开始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运动引领教会走回正途。首先是福音的核心:〖
因信得救,靠恩典称义〗的重新发现,其次是家庭教会的恢复。这时候已经是家
庭教会消失1100年之後的事。

马丁路德的第三种礼拜
第一与第二种礼拜是:拉丁文弥撒与德文弥撒。第三种礼拜的特色是:
1.真正的福音聚会。
2.非公开场合的非公开聚会。
3.特别为那些愿意成为热心基督徒的人。
4.参加者要表示委身,报名加入。
5.在家庭中或其他地方聚会。
6.聚会内容:祷告,读经,洗礼,圣餐及其他。
马丁路德也认为节庆聚会也是需要的。可惜,他只停留於理论的阶段。
从君士坦丁时代开始,家庭教会的火花此起彼落,从不间断。然而,有许多起初
发展的良好的家庭教会,却志愿的选择灭亡,就是当他们开始以礼拜堂为中心的
时候。这个时代需要恢复使徒与先知的事奉。教会不能以牧师,教师或传福音的
为中心。有使徒与先知事奉的教会模式就是家庭教会的模式。家庭教会:简单,
纯洁,朴素,自然:基督的心意。

第三章:家庭教会的本质
1.一群真正回转信主的人。
2.不再为自己追求的目标而活。
3.愿意与他们周遭的基督徒或未信者分享自己的生命与各样资源。
这样的教会,看重的是肢体相交的生活,〖个人化逐渐消失〗。一个家庭教会:
藉普通的屋子彰显了基督的身体, 所有基督门徒以爱, 怜悯与能力来服事这个
世界。这个属灵的家庭看重关系,组织自然纯朴,富有生命力。她是以〖五重职
事〗为支援。

家庭教会的特质
家庭教会强调对上帝属性的反映,着重在肢体相交的生活中操练爱与饶恕,同哀
哭,同欢乐。〖她一个能让人们卸下面具而敞开自己之後,仍然能够彼此相爱的
地方〗。

家庭教会的聚会
围绕着饭桌
围绕着饭桌,与吃喝同时进行的肢体相交生活。一起吃喝是初期基督徒重要的生
活方式(参徒2:46;林前11:33)。

活泼的教导
教导也是家庭教会中重要的一环。教导的中心乃是:如何顺服神以及按照上帝的
心意服事(徒20:20)。人立刻顺服的灵与属灵恩赐的配搭事奉得以造就一个成熟
的门徒。教导的方式可以是短讲。常用实例,比喻或故事。允许回应,过程也自
然的顺应人的需要。教导过後有交流与问答。这种教导要求的果效是:生命的改
变以及去教导别人。

分享的实行
物资上的分享:参路18:22;徒2;44-45;徒4:32-35。属灵上的分享:参林
前14:26;弗5:19;提後2:2。家庭教会基督徒生活的特质就是〖分享〗。 他
们在圣灵的大能之下实行这一种生活方式。

同心合意的祷告
参徒2;42。祷告与预言恩赐的运用是重要的。此外,彼此认罪,互相代求(参雅
5:16;西3;13)是必须的。

圣经中有关〖家〗教会的经文。
在〖家〗藉〖家〗进行的福音。
1.太10;13。
2.路10:5。
3.路10:7。
4.徒10:22。
5.徒10:30。
6.徒16:15。
7.徒16:32。

〖家〗的教会:
1.徒2:2。
2.徒2:46。
3.徒5:42。
4.徒8:3。
5.徒9:11。
6.徒12:12。
7.徒16:40。
8.罗马书16:5。
9.林前16:9。
10.西4:15。
11.门2。

实际运作的方式
家庭教会与小组不同
家庭教会本身就是一个完完整整的教会,而不是一个庞大教会中的小团体。

家庭教会的领导
〖长老〗在家庭教会中扮演属灵父亲或母亲的角色。 他们必须具备提前3所列出
的条件。长老的权柄乃由〖使徒〗授予,并且接受他的监督。〖使徒〗带领整体
家庭教会前进的方向,他也会参与家庭教会决策的制定(徒15:2,4,22-23)。

浸礼
由长老自己负责。
儿童与家庭教会
让儿童们有机会参与,经历与体会,同时学习家庭教会的生活方式。父母需要学
习适当的操练与管教自己的孩子学习记律的生活。有时候,家庭教会真的还需要
创意!严肃,安静的场面未必是家庭教会的〖模范〗与必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