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克夏股份有限公司(Berkshire)

Method_V_03_Script 投資講座 __價值投資法

  [上一頁] [下一頁]

 價值投資買賣股票的三大首要原則是 :
1. 買賣頻率不要過高 .
2.
持有股票的期間應長到足以讓股票反映其真正價值 .
要多久才足夠 ? 擁有公司直到它們無法提供令人滿意的投資獲利為止 .

  不論基於本能或理性 , 許多因素都說明了 , 長期持有股票才是最佳的行動指標 . 短線交易者長期下來 , 他們獲利的交易可能等於虧損的交易 , 且會持續地把錢賠在手續費與買賣價差上 .

  艾力士 ( Charles Ellis ) < The Loser’s Game > : 大部份投資機構的經理人始終相信 , 他們有能力且很快地再度超越市場表現 , 但是他們是既不能也不會戰勝市場 . 活躍的經理人相信能戰勝市場是基於以下二項假設 : (1) 股市的流動性是一項優勢 (2) 法人投資是贏家的遊戲 . 我的理論可能令人不愉快 , 由於過去十年來的重大改變 , 這些基本假設已不再真實 . 相反地 , 市場劉動性是負債而非資產 , 法人的長期表現也會比市場差勁 , 因為基金管理已經變成輸家的遊戲了 . 艾力士的論文 , 使我們正當懷疑支持股票買賣交易的任何文章 . 也令市場買賣時機 , 技術分析等領域黯然失色 .

  技術分析 , 解讀價格波動 , 在價值投資法中並不扮演任何角色 , 身為價值型投資人與公司的部份持股者 , 你買賣股票的基礎不應該建構在線圖 , 短期市場波動 , 或價格與成交量型態之上 . 你應該仔細檢視財務資訊 , 以決定公司的[公平價格] . 公平價格的概念會從公司的報表中顯露出來 , 無法從股價變動中尋找脈絡 .

  歐丁( Terrance Odean ) 1998年所提出的重要研究証明 , 買賣股票過於頻繁將導致穫立不佳 . 一般投資人同樣可以有相當好的獲利 , 只要不在市場上殺進殺出妄想賺更多的錢即可 . 事實上 , 投資人多半是想成功想瘋了 , 才會強迫自己犯下代價高昂的錯誤 .

  你的持股時間必須長到足以讓市場重新評價該股票 . 因此 , 你不應該設定不切實際的持股時間表 , 期望任何股票能在短期時間內大漲是荒繆的 . 如果你希望股票漲得越多 , 該股票相對於公司內在價值被低估的程度也必須越大 . 如果你要發掘一支潛力股票 , 首先必備的是你自己的耐心 . 成功的選股就像科學一樣 , 是一種發現的過程 .

  不論持股要多久 , 必備條件是這家公司必須能持續地為你創造盈餘 . 理論上 , 股票漲幅至少要等於每股獲利 , 這是在持股期間公司賺到並保留下來 , 以是投資人應該優先擇有獲利能力公司的原因 .

 只要股票能繼續保持或超越你預期的獲利 , 就應該繼續抱牢 . 股票開始上漲 , 價值型投資人通常都會面臨困難的決定 : 到底應該在股價趨於合理時馬上賣出 , 還是要讓獲利繼續下去 ? 如果要續抱 , 那要再抱多久 ? 讓獲利繼續下去是自然而謹慎的做法 , 唯有在下列情況下才考慮賣出持股 :
1.
股價已經漲到極度高估的價位 .
2.
其他更具吸引力的投資標的浮現 .
3.
該公司已經把預期盈餘分給投資人 , 並且無法再繼續維持當前的成長速度 .
最起碼 , 你應該假設會持有該股票至少二年 , 這通常是股票漲到公平價格所需要的時間 . 至於真正投資回收獲利 , 應該設定三至五年的投資期間 .

  為甚麼少有人能成功地掌握住市場買賣時機 ? 因為他們根本辦不到 . 如果試圖在股票頂點賣出 , 但卻未能精準地掌握時間 , 會發生甚麼事 ? 很明顯地 , 不用多少錯誤即可斷送投資人的獲利 , 買賣時機的優勢也隨之消失於無形 .

  頻繁交易者他們的買進價格會不斷地提高 , 損益兩平點也會跟著拉高 , 增加下跌風險 , 甚至在最後可能持股數反而減少 . 這個重點一定要記得 , 如果只部份獲利 , 會降低你的整體獲利並使得勝的機會更加渺茫 .

  假設你在1988年買進道瓊成份股 , 並持有到1996 , 稅後獲利為94.5% . 若你7年來能準確地掌握頂點與低點的時機 , 扣除手續費與稅賦後 , 獲利可達196% . 相較之下長抱型投資人只有94.5% , 但是如果你的買賣錯失35% ( 也就是見底後上漲5%才買進 , 見頂後下跌5%才賣出 , 你的獲利只會有92% . 我並不知道有任何投資人能以5%的準確性命中頭部與底部 .

  若比較基金經理人的成果 , 結論就會更清晰 . 儘管握有研究經費 , 隨手可得每分鐘更新的資訊 , 每年依然有超過80%的股票基金經理人未能戰勝S&P500指數 . 許多都依賴各式個樣的預測指型決定買賣時機 , 而且有些在業界頗受敬重的技術分析師 .

  駁斥市場時機理論最好的方法 , 就是把它視為無稽之談 . 市場買賣時機的五大誡律 :
1.
首先應該界定你願意在市場投資的時間 .
2.
進場操作的期間 , 市場預期的波動幅度一定要夠大 , 才有機會戰勝 Buy and Hold 策略 .
3.
市場的波動幅度越高 , 買賣的勝利就會越大 .
4.
市場的波動幅度越低 , 買賣的損失就會越大 .
5.
尚未有任何技術指標可以準確地預測股票或市場的高低點 , 而且將來也不會出現 .

  林區 ( Peter Lynch ) < One Up on Wall Street > : 如果你買進定價過高的股價 , 真的是一大悲據 . 因為即使公司真的一炮而紅 , 你還是賺不到錢 .

   McDonald’s的主管決定是否開設分店時 , 他們會先檢視[投資報酬] Return On Investment , 也就是回收時間 , 才做決策 . 管理階層的財務目標是儘快在帳面獲利上回收 , 這筆錢的回收期越長 , McDonald’s資金被套牢的越久 , 也無法以回收的資金再擴增其他分店 .

  投資人的資金回收期應該有多長 ? 原則上 , 如果投資買入一家公司 , 它所產生的獲利或現金流量 , 應該足以讓你在57年內收回原始投資額 . 如果資金的回收期超過7 , 你就應改考慮撤資 .

  回收期涉及投資選擇的方法 , 事實上有二個關鍵慨念也應用於[回收分析] : 1)機會成本 2)獲利必須實際 . 一定要有衡量獲利的標準 , 這個衡良的單位計[現金流量] Cash Flow 或稱為[淨收益] Net Income .

  許多人錯把股票漲跌表現視為投資報酬 , 他們是自欺欺人 . 股價代表的是投資人對價值的看法 , 並不是實際價值 . 股市不是實際價值的仲裁 , 而是個人交換價值判斷的論壇 . 股票獲利的衡量標準應該是淨收益 , 因位淨收益是實際可見的 , 它不像股價一樣的短暫 , 也不會像多頭市場一樣消失不見 .

  當你買進股票時 , 就享有公司未來的盈餘分配權 , 並實際享受公司一季 , 一年或十年的成就 . 這是你在實際獲利上所能獲得的唯一保証 , 沒有人能保証股價會上升 . 你可以盈餘來估計投資回收期 , 只要把公司盈餘加總 , 再與原始投資做比較即可 .

  股價的波動不能作為衡量投資報酬的工具 , 股價波動的模式是隨機 , 無意義的 , 偶爾能反映公司的真實價值 , 然而一般而言則不是如此 . 相反地 , 淨收益是具體且固定的 , 它的基礎是公司為你所賺的實際金錢 . 用股價波動衡量回收期 , 就像是用睹買下注的金額來衡量純馬匹的價值一樣荒謬 .

  淨收益與投資報酬有甚麼關係 ? 股票的本益比最能說明這一點 . 本益比是投資人願意為公司當前與未來盈餘所支付的股票溢價 . 如果本益比是20 , 投資人支付20元買進公司當前為投資人所創造的1元盈餘 , 這等於是每年獲得投資額 1/20 的報酬率 .

      明知投資回收期延長 , 為甚麼投資人還會追高本益比的股票 ? 原因在於公司的盈餘成長率 , 這才是估計投資報酬率的最後標準 . 公司盈餘成長的越快 , 所創造的盈餘幫你回收投資也越快 . 理論上 , 對公司未來表現的預期會反映在本益比上 . 公司年成長率20% , 股價的平均本益比應該是20 . 而實際上 , 股價與盈餘之間很少呈現這麼理想的均衡狀況 . 這是因為投資人對新變數的反應極快 , 他們對成長的看法會不斷改變 , 對本益比而言也一樣 . 基本上這是一種嘗試錯誤的過程 , 投資人不斷地在其中調整他們對成長的估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