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章
第十二章 不希望再拍電視劇
拍第一部電影〈新古惑仔之少年激鬥篇〉,教我感覺到甚麼是群體生活。唱歌好獨立,是個體活動,甚至乎夾Band也是,但拍戲令我知道不能缺少誰的重要性,導演、副導、打燈師缺一不可,數個月與他們朝夕相對,我學懂在群體中相處。 未拍戲之前以為過程會好嚴謹,不苟言笑的,但原來真實情況有點不同,可能我幸運遇著一班熱愛電影之餘又享受拍戲過程的工作人員,他們珍惜和Enjoy自己的工作,真難得。這樣令演員和導演之間溝通得更好,我覺得彼此輕鬆點會較易揣摩角色。 其實起初我抗拒接演少年古惑仔這部戲,因為伊健之前尾拍了五集,我怕觀眾會覺得厭悶。心想,怎樣才可以吸引大家還有去看的慾望,唯一是介紹陳浩南誕生的神話。 憑著這個信念,再加上與導演劉偉強見過面,我決定拍這部戲,因為我看出導演有心去拍好部戲,所以我相信他。我並沒事前看過劇本,一向我都不愛看劇本,原因是我中文程度不好,我只看過故事大綱,消化了故事和角色性格,然後在現場埋位試戲時,將自己溶入角色中,捕捉角色的神髓,假設如果自己是這個人,我的反應會怎麼?再問導演用自己所想的演法去做會否更自然,這就是我演戲的方法。 我喜歡這部戲,因已經很少有老闆夠膽用一班新人去擔戲,只可惜上畫時被列作三級,加上又與世界盃撞期。唉!四年一度,哪還有人會出街看戲。不過我沒介意票房成績如何,票房不能定論戲本身的好與壞。至於自己的表現,我覺得算合格吧,似乎導演覺得我這個小子過得去,看出我起碼肯博肯嘗試,做到他想要的。這是導演給我的感覺,是真是假其實我不知道,希望沒會錯意。 拍第一部電影和第一部電視戲,感覺完全是兩回事,電影叫我感到生命力,電視我只覺好行貨、好急進、好無謂。有人說電視有用過電影,我則說電影有心過電視,這就是所謂觀點與角度吧。 這輩子我再不希望有機會拍電視劇,太白費心機,無論用好多心思去想怎樣拍好它,但到頭來他們竟然對我說只要照做了就好了,我很討厭這種拍攝制度,結構太不正統,裡面就算有很多有心的工作人員及導演也沒用、沒辦法,電視台的制度根本不能配合,廠就只得六個鐘頭,每天就只有不斷的趕拍。 我更不喜歡拍擋的主角同時擔著幾部戲,這分鐘演著這個角色,下分鐘去了那個角色,第三分鐘又去了另一個角色,不是懷疑他的實力,但是否全神貫注拍一部戲會好一點呢?拍得如此傖促會否捉到精要?還是只為交差就算? 講了很多壞處,究竟拍劇有否些少優點?也有的,我喜歡那種家庭式的生活,大家困在廠內,比電影更群體。由於拍劇,我交了很多朋友,學到待人接物,互相支持的精神。好像我跟韋家雄連續拍三日三夜,累得不堪,兩個人攤在柔道席上捲起來扮臘腸卷,累到要做這些傻事來支持自己,忘記睡意,真的連自己也失笑了! 其實我是重友情的人,拍這部〈撻出愛火花〉時,連臨時演員也成為我的朋友。我覺得朋友真的沒有階級之分,劉愷威、洪天明、張燊悅都好好,我們一班年青人很投契,有時拍到凌晨四、五點鐘一起去吃宵夜,一班朋友邊說笑邊吃喝,之前的辛勞得以暫時忘掉。
霆鋒自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