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江蘇:又稱淮揚菜系、蘇菜,中國四大菜系之一。江蘇莱主要由淮揚菜、蘇鍚菜、南京菜、徐州菜组成。江蘇菜擅烹製鮮活淡水產品,講究刀工,注重火功,口味鹹甜適中、清鮮淡雅,重原汁原味,擅長燒、燜、煨、蒸、燉等烹調方法。江南魚米之鄉,時令水鮮蔬菜四季常熟,鎮江鰣魚、兩淮鱔魚、太湖銀魚、南通刀魚、連雲港的海蟹、沙光魚、陽澄湖的大蟹、桂花盛開時江蘇獨有的斑魚紛紛上市,中外馳名的南通狼山雞、高郵鴨、如皋的火腿、泰興的豬皮薄肉嫩、南京的矮腳黄清莱其梗白肉嫩味甜、蘇州一带的鴨血糯、泰州的豆製品、以及遍佈水鄉的鵝、鴨、茭白、藕、菱、薯實等,相傳漢淮南五劉安發明豆腐,南北朝時用麵筋製作菜肴,筍、覃等素食原料。商賈雲集的上海,不僅是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中華美食的大觀園。各種菜系雲集上海,並通過新老交替、並存、複合以後形成了現在的上海美食。如今,上海已經形成了以京幫、揚幫、四川、廣幫和上海本幫菜系為主,兼容並蓄了蘇州、無鐋、寧波、杭州等等。如果您到上海來玩,可不要忘記品嘗一下上海的海派美食呀!在此推荐幾個特色飯店供你選擇:上海本幫菜館最著名的有上海老飯店和德興館菜館。著名的京幫菜館有燕雲樓、北京飯店。上海的揚幫菜館,首推揚州飯店。目前享譽滬上的廣幫菜是新雅粵菜館、杏花樓。另外還有很多美食場所例如雲南路美食街的點心、乍浦路的小菜、老城隍廟的小吃等等都是令你去了忘不掉的地方呀!種類有無錫排骨麵、蘇州爆鱔麵、雙茹麵筋蓋交麵、無釣小籠包、酒釀丸子。雙麻酥餅、加蟹小籠包、芝麻酥排、葉裹粉團、揚州煨麵、三丁包子、五丁包子。葱油火燒、湯包、三丁包子、蟹黄燒麥。秦淮風味小吃:秦淮風味小吃又稱金陵小吃,歷史悠久,品種繁多,享譽全國。自六朝時期流傳至今。名點小吃有葷有素,甜鹹俱有,形狀各異,百吃不厭,由以秦淮八絕著名。灌湯香酥梨:特點是形如梨子,口味香糯甜脆,梨内灌湯爽口,是一道中西結合的家常創新糕點。銀魚餛飩:江蘇省名菜。選用肉質細膩肥壯的魚肉敲製成皮子,配以太湖中的特產---銀魚、白蝦為餡;其形態逼真,做工講究,皮薄潔白透明,口感滑嫩味美,老少皆宜,深受食客讚譽。南瓜餅:南瓜餅以它金光燦燦的色彩,香甜軟糯的風味,吸引着游客。常州菜根香酒樓製作的南瓜餅色澤金黄,香甜軟糯,食之齒頰留芳,回味無窮。金錢餅:"金錢餅"是常州的地方土特產,絲油炸而成,色呈金黄、形似金錢、表皮香脆、内質鬆軟、餡心鮮嫩,客人按自己的嗜好蘸以蕃茄醬等調料食用,味道更為入勝。龍袍蟹黄湯包:龍袍蟹黄湯包已有130多年歷史,相傳曾是皇官貢品。每年9月,"蟹黄湯包"應市時節,吸引着全國各地的食客前來品嘗。高郵鹹鴨蛋:江蘇高郵一带所飼養的鴨子個頭大、毛皮緊、潛水深、覓食力強,一般都在水網地區放養,多食魚蝦,所生的蛋蛋質細,黄油多,平均每只重105克左右,比普通鴨蛋約重30克。每年清明節前,當地人將鴨蛋拿來腌製,一個月後即可取食。煮熟後的鹹鴨蛋,顏色紅而油多。據記載,早在乾隆年間高郵鹹鴨蛋已成為席上珍品了。太倉肉鬆:江蘇太倉肉鬆已有一百多年的製作歷史。1915年還在巴拿馬國際博覧會上得過獎。它選用新鮮豬後腿精肉,配以醬油、冰糖、鮮薑、大茴、黄酒等佐料加工而成,纖維細長,滋味鮮美,特別適合產婦、幼兒及病人食用。只要封口好,能存放四個月左右。宜興百合:江蘇宜興緊靠太湖,氣候温和,土地肥沃,所產百合不但產量較高,質量在全國也屬上乘,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栽培歷史。百合含有澱粉、蛋白質、鈣、磷等營養成分,具有潤肺止咳、清脾除濕、補中益氣、清心安神的功效。煮熟後的百合畧帶苦味,但細細品來,則苦味變甜,甜而生津。為減輕苦味,鱗莖心部少用,清洗時可用水多浸泡一些時間,並多換幾次水。揚州醬菜:江蘇揚州醬菜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在長期的製作過程中,形成鮮、甜、脆、嫩四大特點,早在大清宣統三年,就曾獲國際博覧會獎章。揚州醬菜選料嚴格,加工精細,不加防腐劑,鹵汁澄清,無沉澱物和雜質。無錫水蜜桃:無錫水蜜桃是江蘇省著名特產。素以肉嫩汁多、香濃味醇、鮮甜甘美而著稱。所以又被稱作"玉露蜜桃"。無鍚水蜜桃早先脫胎於浙江奉化水蜜桃,由於無錫太湖地區優越的自然條件,水蜜桃便在太湖之濱興盛起來。現在大體上可分為白鳳桃和白花桃兩面三刀大類。還有一種叫"筆管紅",成熟後皮上有大小不等的紅圈,頂端鮮紅如血,汁多而甜,但產量少,顯得更加名貴。淮陽雞粥蒲菜: 蒲菜,也稱"深蒲"、"蒲白",俗稱草芽,為香蒲的嫩莖。以古城淮安西南隅"天妃官"所產之蒲菜為最肥美。它出自污泥,卻潔白如玉,肥嫩清香,有"天下第一筍"之美稱。蒲菜盛產於春夏兩季,而最大莫過於春末夏初。 蒲菜入饌在我國至少有兩千多年歷史,《周禮》上有"蒲菹"的記載。明代《西游記》中詩日:"油炒鳥英花,菱科甚所夸,蒲根菜并茭兒菜,四般清水實清華。"據傳南宋初年,抗金女英雌梁紅玉與丈夫韓世忠鎮守淮安時,因軍糧接濟不上,用它代食充飢,故名"抗金菜"。後經歷代厨帥的不斷實踐總結,使時令蒲菜菜肴為兩淮筵席的上品,其中由為雞粥蒲菜為佼佼者,其製作工藝較複誰。南京板鴨:是南京市的一水鄉小鎮湖熟久負盛名的特產。據清代乾隆《江穹新志》記載:"購覓取肥鴨者,用微暖老汁浸潤之,火炙,色極嫩,秋冬由佳,俗稱板鴨。其汁數十年者,且有子孫收藏,以為恒業。------江寧特產也。" 南京板鴨從選料製作至成熟,有一套傳統方法和要求。其要訣是"鴨要肥,餵稻谷,炒鹽腌,清鹵复,烘得乾,焐得足,皮白、肉紅、骨頭酥"。製作板鴨的鴨要體長、身寬、胸部及兩腿肌肉飽滿,兩腋有核桃肉,去毛後體重1.75公斤以上的健康活鴨,宰殺前要用稻谷催肥。南京板鴨在生產工藝上也獨具一格。宰殺技術精湛,刀口很小,要出盡鮮血。浸燙脫毛,不要沸騰水,免傷表皮。脫掉大毛,拔盡小毛,經過水漂後,截去腳翅,在鴨腋下開一個寸餘長小口,從中掏出內臟,外表看來體型完整。腌製技術是製好板鴨的關鍵。南京板鴨用的是經過熬製的的陳年老鹵,掌握鹽度[用炒鹽],配以各種香料,下鹵十幾小時,即起鹵上鈎晾乾。南通跳麵:又叫"曹頂麵"、"切麵"或"小刀麵"。由於加工工藝講究,外觀粗細均匀,條長爽滑,柔韌有筋,因而久煮不糊。食時,韌而不硬,耐嚼有味。倘若配以各種不同的澆頭。佐以醬油、豬油、幼鹽等拌炒,味道特別可口,南通跳麵,作為麵點上品,載譽已久。"切麵"何時成為"跳麵"?相傳與抗倭英雄曹頂有關。在明朝嘉靖年間,曹頂麵於城山路旁開設麵食店,主營麵條。當時,狼山香火鼎盛,四方香客去集。去狼山必經城山路過,因此,此店生意極為興隆。曹頂起早帶晚,全憑雙手擀麵,盡管忙得精疲力盡,仍然供不應求。曹頂邊擀麵,邊思考,如可多出麵條,而又不花多大力,以滿足香客的要求。有一次他回家,看到一村民在鋤草餵牛。這事啟發了他,終於想出一個妙法:在特製的矮桌上,系上一根牢固的麻繩扣,擀麵杖在繩扣裡,這樣,舉手輕輕揉面,隨着麻繩晃動的慣力,身體隨之邊揉邊跳,擀麵速度大大加快。由於麵團經壓製,麵筋產生,使麵條極有韌性,條條不斷,吃起來別有風味。一天,一位顧客吃得特別高興,問:"此麵叫甚麼名稱?"曹頂靈機一動,含笑答道:"跳麵"。 嗣後,曹頂帶領南通人民抗倭,取得勝利,自己光榮捐軀。為了紀念這位民族英雄,南通人將"跳麵"稱為"曹頂麵"。此麵隨曹頂名載入史冊,一直傳流至今。南通油餅:南通的油餅是一種較受歡迎的大眾化點心。它是用發酵麵煎製的一種餅,而不是北方的油炸餅。此餅不是常年供應,一般是在天氣暖後開始上市。油餅的製作,取料簡單,操作方便,即製即售,吃口鬆香,頗為可口
- 湖北菜即鄂菜是由荆南、襄鄖、鄂州、漢沔四大風味流派组成。荆南風味擅長燒燉野味和小水產,雞鴨魚肉蛋奶蔬果糧豆合烹,用芡薄,味清純,注重原汁原味,淡雅爽口;襄鄖風味以家禽為主料,雜以魚鮮,精通紅扒熘炒,入味透徹,湯汁少,軟爛酥香;鄂州風味以加工糧豆蔬果見長,講究燒炸煨燴,特色是用油寬,火功足,口味重,鄉土氣息濃厚;漢沔風味以燒烹大水產和煨湯著稱,善於調製禽畜海鮮。湖北著名的風味菜點有:清蒸武昌魚、雞茸架魚肚、鐘祥蟠龍、瓦罐煨雞、菜薹炒臘肉、雞泥桃花魚、峽口明珠湯、魚浸、熱乾麵、三鮮豆皮、東坡餅、麵窩等
- 河南風味以洛陽、開封為代表。從地理位置看,河南應為北方菜,但它又是別於北味,口味較淡,然淡而有味,豫菜烹必適度,火候恰到好處,調必匀和,五味稠和百味香。豫菜的特色是取料廣泛,選取料嚴謹;配菜恰當,刀工精细,講究製湯;以鹹為主,甜鹹適度,酸而不酷;鲜嫩適口,酥爛不碎,色形典雅,純樸大方;鮮香清淡,四季分明。河南著名的風味菜點有:溜黄河鯉魚焙麵、扒猴頭、麻腐海參、燒臆子、紫酥肉、鐵鍋蛋、牡丹燕菜、桂花皮絲、開封牛肉燴饃、博望鍋盔、油酥火燒等。
- 江西菜包括南昌、九江、景德鎮及井罔山等地區的特色風味,總地來說,江西菜善烹山珍野味和水產,菜品色重油濃,喜好辣椒,口感肥厚。南昌、九江等地的菜肴講究配色、造型以及多樣化的烹調方法,口味也較強富。而邊遠山區的烹調則講究火功,菜肴撲實量足,注重原味,由其是各地的土產製饌,口味淳厚,充滿鄉情。江西的風味小吃和麵點的品種也較多,製法各異,頗有特色
- 湖南菜簡稱"湘菜",以品種豐富,味感鮮明而富地方特色,名師輩出,自成一系而聞名於世。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區和湘西山區的菜肴為代表發展而成的。其特點是用料廣泛,油重色濃,多以辣椒、熏臘為原料,口味注重香鮮、酸辣、軟嫩,由為酸辣居多。刀工精妙,形味兼美;長於調味,酸辣著稱;技法多樣,由重煨
。烹調方法擅長臘、熏、煨、蒸、燉、炸、炒。其著名菜肴品種有
"臘味合蒸"、"東安子雞"、"紅椒釀肉"、"紅燒寒菌"、"葵花蝦餅"、"冰糖湘蓮"、"酸辣筆筒魷魚"等。湖南小吃也很著名:臭豆腐、米粉、刮涼粉等等,都是有百年歷史的名小吃
- 寧夏菜以回族風味菜為主體,也有部分漢族菜肴。它匯聚回族飲食之精華,崇尚清真、實在,由擅長牛羊肉的烹飪。寧夏小吃品種多風味別致,仍以牛羊肉及內臟為主料。寧夏著名菜點有:翡翠羊蹄筋、清炒駝峯緣、鳳凰暖雛、白水羊肉和羊肉夾膜、炒胡餑子、燴羊雜、扛子麵、手抓羊肉、江米切糕、寧百般饊子等。
- 青海是多民族聚集之地,因此菜肴、小吃麵點品種多樣,風味各不相同。青海菜特點是醇香、軟酥、脆嫩、酸辣,兼有北方菜的清醇,川菜的麻、辣,南菜的味鲜、香甜。少數民族的菜具有一種粗獷的美,主料以牛羊肉為多。著名菜點有:人參羊筋、蛋白蟲草雞、三色芙蓉丸子、雪蓮人參果、犀脯湟魚、羊肉筏子、羊肉浸麵片、西寧涼粉、羊肉麥仁飯等
。
- 陝西菜簡稱陝菜,又稱秦菜,陝西菜雖然沒有名列全國的八大菜系之一,但作為千年古都、歷史名城,餐飲風格自成一體,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包括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地方風味,是大西北風味的簡稱而以陝西菜、甘肅菜菜具有代表性。在春秋戰國時代。陝西為秦國治地,故簡稱"秦"。甘肅省境大都在隴山之西,古代曾有"隴西郡"、"隴右郡"的設置,故簡稱"隴"。秦隴風味總的特色是"三突出"。一為主料突出:以牛羊肉為主,以山珍野味為輔;二為主味突出:一個菜肴所用的調味品雖多,但每個菜肴的主味卻只有一個,酸辣苦甜鹹只有一味出頭(包括複合味],其它味居從屬地位;三為香味突出:除多用香菜作配料外,還常選乾辣椒、陳醋和花椒等。乾辣椒經油烹後揀出,是一種香辣,辣而不烈。醋經油烹,酸味减弱,香味增加。花椒經油烹,麻味減少,椒香味增加,選用這些調料的目的,並非單純為了辣、酸、麻,主要是取其香。烹飪技法,則以烧、蒸、煨、炒、浸、熗有獨到之處,多採用古老的傳統烹調方法,如石烹法,至今沿用,可謂古風猶存。燒、蒸菜,形狀完整,酥爛炊嫩,汁濃味香,特點突出。清浸菜,湯清見底,主料脆嫩,鲜香光滑,清爽利口。温温拌菜(屬熗法),不涼不熱,蒜香撲鼻,鄉土氣息極濃。燒、蒸、清浸、温拌,是秦隴風味最具有代表性的菜式。大西北,歷史上從長安到地中海東岸羅馬帝國和黑海口君士坦丁堡的"古絲綢之路",由於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貿易的發展,形成的許多名勝古跡,也帶來了膳食飲饌相應的發展。 秦隴風味,主要由衙門菜、商贾菜、市肆菜、民間菜和以清真菜為主的少数民族菜组成。衙門菜,又稱宮府菜,歷史悠久,以典雅見長,如"帶把肘子"、"箸頭春"等。商贾菜以名貴取勝,如"金錢髮菜"、"佛手魚翅"等。市肆菜以西安、蘭州等重鎮中心的名樓、名店的肴饌為主,為了招徠顧客,競爭激烈,各有千秋,代表名菜如:"明四喜"、"奶湯窩子魚"、"煨鱿魚絲"、"燴肉三鲜"等。民間菜經濟實惠,富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如"光頭肉片"、"肉絲燒茄子"、"葫蘆頭"等。清真菜,歷經明、清,初具规模,如"全羊席",聞名遐邇。 秦隴風味的五個組成部分各有特色,但由於市肆菜品種繁多,名厨如雲,佔有地理優勢,接觸面廣,在保持傳统特色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充實提高,始终居秦隴風味的主導地位,對衙門菜、商贾菜、民間菜和少數民族菜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它用料廣泛,選料嚴格,刀功細腻,瓢功精妙,講究火功,精於用湯,長於用芡,注重原色、原形、原汁、原味,擅長炒、釀、蒸、燉、浸、熗、燴,風格華麗典雅,以鮮香、嫩爽、酥爛而獨樹一幟。陝菜原料,不論跑、跳、潛、翔,肉、臟、頭、尾,根、莖、花、果,無所不用;還將豬、雞血清提純入饌;就連人們視之為廢的雞嗉、魚腸,也能變成席上之珍。當地的小吃很多,比較有名氣的諸如羊肉泡饃,千層油酥餅、黄桂柿子餅、葫蘆頭等。在主要旅游城市西安、延安等地餐飲業十分發達,大小規模不等、檔次有別的餐館酒家林立街頭,旅游者盡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况選擇一家餐館一飽口福。
- 山西菜風味以南、北、中三地域组成:南路以運城、臨汾地區為主,以海味為最,口味偏重清淡;北路以大同、五台山為代表,菜講究重油重色;中路以太原為主,兼取南北之長,選料精细,切配講究,以鹹味為主,酸甜為輔,具有酥爛、香嫩、重色、重味的特色。山西麵食由為著名,品種多,吃法別致,風味各異;成品或筋韌或柔軟,無不滑利爽口,餘味悠長;山西麵食可以成宴,從頭至尾,並不雷同,其分量都是大盤大碗,令你簡直分不清誰是主菜。其實,山西麵食很多種既是主食也是菜,一碟子端上來,分量十足,莜麵栲栳栳就是其中一位代表。
- 甘肅風味以蘭州為代表;小吃麵點則匯聚了回民飲食之精華;甘肅菜點的特色是善烹牛羊肉,常用烤、煮、燉,樸實無華,菜品少用配料,口味崇尚鹹鲜酸香辣,重用香料,口味濃厚,肥腻。隨着外界烹飪技術的渗入,甘肅也有部分清淡、製作精细、外形講究的菜點。甘肅著名的風味菜點有:鴕峯炒五絲、梅花羊頭、薇菜燉豬肉、河西酥羊、隴西臘關肉、羅窩魚片、提篮魚、蘭州拉麵、燒雞粉、高担釀皮、漿水麵、羊肉粥等。甘南藏族自治州的飲食特點則是以肉製品和奶製品為主,在夏河附近的飯店裡可以吃到正宗的藏餐,可以淺嘗一下,若是不習惯的話,在夏河還有許多川味餐館,相信可以滿足大多數人的口味。蘭州產的醉瓜曾醉迷了不少游客。因為它長相奇特,小圓、皮麻、微帶酒香,所以能使外地游客愛不釋手,吃不离口。蘭州醉瓜,也叫麻醉瓜,皮薄肉厚,含糖量高,因熟透的瓜帶有一股濃郁的酒香而得名。由於醉瓜成熟後極易裂口,不便運輸,所以很少被販運到外地,產量也逐年减少,就是在栽培歷史悠久的蘭州市黄河北岸的青白石鄉種植面積也越来越少,目前年產量只有300多噸,所以就越顯得珍貴。這種瓜為甚麽能具有酒味,這就是在大自然創造物種時的鬼斧神工之力了
- 新疆菜點特色,體現在維吾爾族的飲食上。維吾爾族人民主要以農業和畜牧業為生,飲食以羊肉、牛肉、乳酪、蔬菜、米麵為主。菜點的特點可以概括為粗獷實在,味濃厚爽利,麵食品種有獨到之處。節日飲食豐富多彩。烹調方法擅長烤、燉、煮,水果入饌另具一格。新疆著名的風味菜點有:烤全羊、烤羊肉串、帶泡生燒肉、兩味葡萄魚、桃仁肉卷、新疆八寶釀香梨、饟、手抓饭、油馓子、帕爾木丁、曲曲、拉條子、釀皮子、酸馬奶、庫車湯麵等。新疆人的主食是麵條、饟和牛羊肉,他們的菜以酸辣口味為主,洋葱、蕃茄、辣椒、土豆用大蒜頭等是常用的蔬菜配料,少不了孜然、辣椒粉、醋等調味料,所以新疆菜總是香噴噴、又酸又辣,特別開胃。總地來說,新疆各民族的人們都偏愛吃麵食、奶製品、牛羊肉及各種瓜果。
- 海南省最有名的四道菜可能就是文昌雞、加積鴨、和樂蟹、東山羊,到了那兒,一定得嘗嘗。此外,海南粉、清補涼、煎棕、也都是那裡有名的小吃。生猛海鮮是海南餐飲的另一大特點,必吃的有梅花参、鮑魚、鲻魚、海膽等海中極品,此外燕窩、蛇、果子狸也不可錯過,雖然你可能吃過那些東西,但當地少數民族奇特的烹調手法會使你嘗到全新的滋味。
- 雲南菜也稱"滇菜",由三個地區的菜點特色構成。滇東北地區:因接近內地,交通較為便利,與中原交往較多,與四川接壤,其烹調、口味與川菜相似。滇西和滇西南地區:因與西藏毗鄰以及與缅甸、老撾接壤,少數民族較多,其烹調特色受藏族、回族、寺院菜影響,各少數民族菜點是主體。滇南地區:氣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資源豐富,是雲南菜點的本體。雲南菜點特點:選料廣,風味多,以烹製山珍、水鮮見長。其口味特點是鲜嫩、清香回甜,酸辣適中,偏酸辣微麻,講究本味和原汁原味,酥脆、糯、重油醇厚,熟而不爛嫩而不生,點綴得當,造型逼真。代表菜有汽鍋雞、五香乳鴿、雞翅羊肚菌等。
- 內蒙古地處西北邊陲,飲食業不夠發達,但地方風味獨特,舉世無雙。狍子肉、山雞肉、山野菜、野生蘑菇等美味佳肴品種極為豐富,供你隨意選擇。其中扒肉和烤全羊,最有特色。熊熊火焰上,只見整隻肥羊烤得嘩叭作響,滴滴香油從焦黄脆皮上往下流淌,香氣噴鼻,令人垂涎欲滴。
- 河北風味菜點有三大流派:冀中南派、宮廷塞外派、京東沿海派。冀中南以保定為代表,特點是選料廣泛,以山貨和白洋澱的魚、蝦、蟹為主,重色、香,重套湯。塞外以承德為代表,特點是選用當地原料入饌,善烹宮廷菜及山珍野味,它似北京宮廷菜,但禁忌牛、兔,刀工精细,重火功,講究造型與裝菜器皿,口味香酥鹹鮮。京東以唐山為主,它瀕臨渤海,以烹製鮮活海產見長,特點是原料豐富,刀工細腻。口味清淡,講究清油抱熒。菜品配以精美唐山瓷盛器,別具風格。河北風味小吃點心也頗具特色,麵食品種多,質量好。天津的飲食文化馳名中外,不少到天津旅游的人都是奔着吃去的。天津菜已有三百多年歷史,上千個品種,烹飪技術以鮮鹹為主,主料突出,配料考究,色鮮味俱全。另外,在天津的大街小巷,還可以嘗到全國各地的風味菜肴。天津市主要的特色食品街有南市食品街、和平區風味食品街、十月美食街。此外,天津還有一些歷史悠久的老字號,如桂順齋、祥德齋、正興德茶莊、一品香糕點店、四遠香糕點店、杜稱奇蒸食鋪、恩發德羊肉包子鋪、起士林西餐廳等。
- 廣西菜系即桂菜系。自古以來廣西就是宮宦商旅雲集之地,因而這裡的飲食習慣融合了各地的飲食特點,桂菜兼收並蓄了粵、川、湘、浙、赣、閩等地方菜肴的特點,由其以對山珍野味的烹調方法聞名,能在烹製的過程中保持山珍的原味,特點是味道鮮香、微辣酸甜,非常開胃。
- 貴州菜主要屬於川菜系列,但貴州菜又有自己獨特的風味。貴州菜點以烹製山珍野味及雞、鴨、豬、牛、蔬菜豆腐出名,黔味有別於兩廣的鲜香、北方的清香、川味的麻辣、貴州特有風味為辣香味濃,由其是鹹和辣,許多特色菜肴都與辣椒有着密切關係。如糟辣脆皮魚、獨山鹽酸鱔片、天麻鴛鴦鴿、官保雞等都是用辣椒來調味的。黔味菜肴還特引突出酸味,當地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趔趄)"的民謠,在貴州,幾乎每家都腌製酸菜、製作酸湯。帶酸味的名菜有酸菜蹄髈、酸湯火鍋等。除了突出酸味以外,黔味菜肴還講究蘸水,蘸水調料主要是辣椒、蒜泥、薑末等,辣椒的製作方法不同,蘸水調料的口感也不盡相同,這裡面很有講究。
- 西藏餐飲的便利程度要遠高於一般人的想象。各城鎮的餐廳以川菜為主。西藏的拉薩市、日喀則市、山南的澤當鎮、阿里地區的狮泉河鎮、普蘭縣、林芝地區有品種比較多的蔬菜供應。其他的地方由於交通的原因,蔬菜供應比較少,價格也比內地高很多。藏族的飲食,牧區、農區有所不同。牧區的飲食除了糌粑、麵粉等主食以外,可以簡單的分為"紅食"與"白食"兩類。"紅"是指肉,"白"是指奶。夏天以"白食"為主,冬天以"紅食"為主。牧區的著名小吃有手抓羊肉、烤羊腸、風乾肉。藏餐的口味講究清淡、平和。很多菜,除了芝巴和葱蒜,不放任何辛辣的調料,體現了飲食文化返璞歸真的時代潮流。拉薩、日喀則、澤當等城鎮有各種檔次的餐館。這些餐館無論是高檔的還是簡陋的,其裝璜設計都體現出了藏族特色。那繪着花紋的藏式"狗蹄"木桌,鐵皮火爐,"八瑞"瓷碗,藏式蒲團,有着藏族文化特色的各種吉祥圖以及壁畫等,都令人領畧到藏地風情。旅游者來到西藏,可以有選擇地到這些餐館品嘗一些有特色的藏餐。譬如各類灌腸、青稞酒和酥油茶、牛羊手抓肉、涼拌牦牛舌、包子、糌粑、各種糕點,以及甜茶、奶茶、酸奶、烤腸、風乾肉、夏普青(肉漿)等。
- 川菜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底蕴深厚。由重慶、成都及川北、川南的地方風味名特菜肴組成。川菜自古講究"五味調和","以味為本"。川菜有24種味型,分为三大類:1、麻辣類味型,有麻辣味、紅油味、怪味等。2、辛香類味型,有蒜泥味、薑汁味等。3、鹹鮮酸甜類味等。重慶菜屬四川菜系,具有麻辣酸香的特點,由以麻辣為重。魚香肉絲和回鍋肉是川菜中有代表性的名菜。重慶最富勝名的就要數火鍋,據說火鍋起源因於潮冷的冬季氣侯和重慶人爽快率直的性格。重慶火鍋主要分為紅湯和清湯兩種,紅湯以麻辣鲜香為主,而清湯以色清味鮮為特色。鴛鴦火鍋就是這二者的結合體,即火鍋用S形的金屬片分格成太極圖象,一清一紅,顏色分明。重慶火鍋取材相當廣泛,葷的可取自家禽、家畜及其內臟器官和水產,而幾乎所有的蔬菜都可用作素菜
- 福建菜以閩南風味為基礎,雖然融匯了眾多省份的因素,但相對而言口味仍然較清淡,對於吃腻了口味較重的湘菜、川菜的人來說,吃吃台灣菜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至少可以令麻木的味蕾放鬆一下。根據地域分為漳州菜、廈門菜、泉州菜四種類型。由於福建地處東南沿海、盛產多種海鮮,使其長於烹飪海鮮。閩菜除了一般調味料外,還有蝦油、蝦醬、酸杏;又較突出『糟』味,有紅糟、白糟、糟等之別,味道方面,注重清鮮、酸、甜、鹹、香,在宴席中最後一道菜一般都是時令青菜,取「清菜」之意。製湯則有『一湯十變』之譽,烹調方法上以溜、蒸、炒、煨、燉最為常見,著名的菜餚有佛跳牆、包心魚丸、紅糟雞、閩生果、淡糟香螺片、雞湯汆海蚌等。佛跳牆是閩菜的一道首屈一指的傳統菜餚。民間傳說此菜起於清道光年間,距今約有兩百年歷史。起初,此菜為一福州銀局宮員在家中設宴請客時所製。主料多為雞、鴨、肉,原料約為20多種,用紹興酒罈精心煨製而成的葷菜。衙門廚子鄭春隨同赴宴,發現此菜口味甚佳;回家後加以研究,在用料上進行改進,加入了大量海鮮,口味大勝於先者。隨後,鄭春發於1877年開「聚春園」菜館,通過不斷改進的原料,使得菜餚香味濃郁,廣受讚譽。「佛跳牆」一名就源於來飯館的食客。相傳是數位秀才,因此菜無名,故吟詩作賦,詩中云:「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從此,引用詩句意,定「佛跳牆」為此菜的正名
- 中西文化匯萃的澳門真是老饕的天堂。時興的美食廣場越來越普遍,多在百貨公司裡或大街上。不論是漢堡、麵食、薄餅、烤肉串應有盡有,絕對能滿足你吃香喝辣或清淡口味的不同要求,葡萄牙、廣州、潮洲、上海、四川、日本、韓國、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和地道的歐陸各國食品各佔一席,豐厚的歡迎着每位觀光客。而且物美價廉,在大飽口福之後,沒有心痛荷包之憂。澳門的葡國菜分為葡式和澳門地道式兩種。經過改良的澳門式葡國菜結合了葡萄牙本土、印度、馬來西亞及中國(主要是廣東)菜式的烹飪技術,去蕪存菁,共治一爐,特別照顧到東方人的口味。
- 山東孔府菜:歷史滄桑,時光流轉。一個個封建王朝興亡更替。經過歷史的淘汰,宮府菜真正能够完整流傳下來的,實在是鳳毛麟角。孔府菜是由於孔府在歷代封建王朝中所處的特殊地位而保全下來,是乾隆时代的宮府菜。在我國著名的文化古城山東省曲阜城内的孔府,又稱為衍聖公府。這座坐北朝南三啓六扇威嚴的宮殿式府第,門額上高懸蓝底金字"聖府",它是孔子後裔的府第。中國封建社會,孔府既是公爵之府,又是聖人之家,是"天下第一家",比皇帝的家還要顯贵。歷代统治者,都把孔子的後裔封為"聖人"。直至蔣介石1935年封孔子77代孫孔德成為"大成至聖先帥奉報官",並以"特任宮待遇",都是加宮進爵。從明清到近代,由於歷代"襲封衍聖公",宮列"文臣之首",權勢十分顯赫。"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 是孔子的論述,歷來作為飲食名言相傳。孔府孔氏子孫在飲食方面較聖人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經過千萬厨役的勞動,創造了獨具特色的孔府烹飪。孔府烹飪,基本上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宴會飲食;一類是日常家餐。宴席菜和家常菜雖然有時互相通用,但烹飪是有區別的。孔府宴席用於接待貴賓、上任、生辰家日、婚喪喜壽時特備。宴席遵照君臣父子的等級,有不同的規格。第一等用於接待皇帝和欽差大臣的"滿漢全席",是以清代國宴的規格設置的,使用全套銀餐具,上菜196道,全是山珍海味:熊掌、燕窩、魚翅等,滿族的"全羊帶燒烤"。另一種喜慶壽宴的高擺宴席:
在宴席上有四個"高擺",是用江米麵作成的圖柱體,像支粗大的蠟燭,外面用各種乾果镇成圖案和字形,寫有"壽比南山"等吉言,每個一個字,擺在銀盤,成為宴席的特殊裝飾品,莊重高雅。孔府菜中有不少掌故:"孔府一品鍋",
衍聖公為當朝一品宮而得名;"帶子上朝"、"懷抱鲤",都是一大一小放在同一個餐具中,寓言輩輩為宮、代代上朝。這些菜造型完整,不能傷皮折骨,所以在掌握火候調味、成型等方面,難度很大。"神仙鴨子"是大件菜,為保持原味,將鴨子裝進砂鍋後,上面糊一張紙、隔水蒸製。為了精確地掌握時間,在蒸製時燒香,共三炷香的時間即成,故名"神仙"。相傳這是被逼出來的,衍聖公要求此菜做成立即趁熱上桌,不得延誤,要熟爛,又要準時,厨帥想出点香計時的方法,成為烹飪中的美談。孔府有一種與火不接觸的獨特自烤菜。如烤花篮桂魚:把炮製乾淨的桂魚調味、造型後,綱油,再包麵餅,把魚包封嚴密,放在鐵鈎上,下用木炭火兩面烤熟,其鮮味不失,色白而嫩。食者知其味,不知其法,曾是孔府秘不外傳的名菜製法。烤鴨、烤乳豬,孔府都列為宴席菜,被稱為"紅烤菜", 指烤出的菜紅潤光亮。孔府的另一類菜肴是"家常菜",從米粥、煎餅、鹹菜、豆腐到豆芽、香椿、雞蛋、茄子,這些來自民間的常食小吃,經過孔府厨帥的精巧製作,成為孔府的獨特菜品,其原則是"精菜细作,細菜精炒"。所以孔府的家菜也是別有風味的。豆芽菜,將豆芽去芽和根,清油快炒,鲜脆爽口,曾受到乾隆皇帝的讚賞。香椿芽也是山東西部民間春季常用的菜蔬,孔府每年收進數百斤上好的椿芽,供一年食用。孔府家常菜中,經常用土特產品烹製各種菜肴。僅各種"蝦仁"菜,多達幾十種,如:玉帶蝦仁、雨前蝦仁、翡翠蝦仁、三鲜蝦仁、松子蝦仁、腐乳蝦仁等
- 上海菜:習慣叫「本邦菜」,是從家常便菜發展而來,比較樸素實惠,以紅燒、生煸見長,口味較重,善濃油赤醬,頗有家常風味。上海菜其實是杭州、寧波、徽州、揚州、蘇州和無錫菜的綜合體,四方交集,五味雜陳。菜餚風味的基本特點:湯鹵醇厚,濃油赤醬,糖重色豐,鹹淡適口。選料注重活、生、寸、鮮;調味擅長鹹、甜、糟、酸。上海菜有不少著名菜式,如「紅燒蛔魚」,巧用火候,突出原味,色澤紅亮,鹵汁濃厚,肉質肥嫩,負有盛譽。工藝以滑炒﹑生煸﹑紅燒﹑清蒸見長。有濃油赤醬的,也有清淡酒糟的。濃油赤醬,即用上大量醬油來烹調。酒糟,即用上水、黃酒及香料糟滷。選料多用新鮮,調味擅長鹹﹑甜﹑醋﹑酸。用鹹味來櫬托甜味,正是上海菜的一大特色。上海菜的其他菜式有:醬鴨,毛蟹年糕,腌篤鮮(上海話:伊多西。是一種由鹹肉,鮮肉和鮮竹筍等共同燉的湯。)。大閘蟹是上海附近蘇州的著名食品,主要產於蘇州陽澄湖,每年秋天都吸引不少人品嚐。著名的上海點心有小籠包,甜品則有豆沙鍋餅。
- 客家菜:是多油多鹹的重口味菜,喜歡以各式處理過的芥菜入菜,如(酸菜、梅乾菜),像有名的酸菜豬肚湯、梅乾扣肉、釀豆腐,還有客家鹹雞、清燉雞、煎釀蛋角、釀苦瓜、雞炒酒、黃酒雞等。其中最具特色的屬「黃酒雞」,一般傳統客家人,媳婦懷孕其家婆就要預先用糯米、酒餅、酒曲釀造「客家黃老酒」,待兒媳產後補身。黃酒雞做法:先切好殺好的活雞,不加任何佐料(除少許薑,用於去腥去寒氣。)放如鍋中蒸。待雞肉熟透,放入客家黃酒繼續蒸煮。不時一道大補的菜做好了,雞肉滑嫩外加客家黃酒特有的酸甜,不僅開胃更能補身。隨著物質水準的提高,這道補品隨之演變成傳統客家桌上一道誘人的特色菜。
- 潮州菜是粵菜三大流派(潮州菜、廣府菜、東江菜)之一,起源於中國廣東省潮州市,與廣府菜非常相似。潮州菜中有一些粵菜中沒有的獨特的菜餚。潮州菜中最出名的是海鮮和素菜。與其它中國菜相比,潮州菜比較清淡,而且注重新鮮的原料。潮州粥也很有名,相對於廣州粥的濃和膠,潮州粥非常稀。潮州粥的水很多,米很少。正宗的潮州菜館在飯前飯後都會提供烏龍茶。 潮州菜席被成為「九大碗」(九大簋)。潮州菜的製作注重刀工,拼砌整齊美觀。經過雕刻的潮州菜一般用在筵席上。在香港和澳門,去潮州餐館進餐被說成「打冷」。與其它中國菜館不一樣,潮州菜館的菜單一般都有甜品。
- 台菜:就是台灣小吃(料理)大致有海味豐富、醬菜入菜、節令食補等特色。基本上臺灣以閩南人佔多數高達七成以上,故與台菜與閩菜有很深厚的淵源,後來也有受到客家菜與粵菜的影響,再加上臺灣曾為日本統治五十年之久,因此,日式烹飪的風格也漸加入台菜料裡中,再者,屬於熱帶及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台灣,四面環海,所以,也相當重視生鮮冷盤。
總體來說,台菜相對中國菜的其他各大菜系而言,比較重視鮮香、清淡的風格。
- 清真菜指的是清真膳食,由於「清真」一詞一般是中國對穆斯林專屬事物的稱謂,因此清真菜一般也是對中國的穆斯林(如回族、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飲食的稱謂。肉食以牛、羊肉為主,有的也食用駱駝肉,名菜如烤全羊、涮羊肉、它似蜜等。由於中國的穆斯林分佈較廣,飲食習慣也不完全相同。例如:甘肅、青海一帶的回族就以小麥、玉米、青稞、馬鈴薯為主食,而寧夏的回族就偏愛麵食,其他還有牛羊肉泡饃、蔥爆羊肉、綠豆粉、牛肉米粉、饊子等都是回族喜愛的家常餐食,也算是清真菜的代表。
- 京菜:在台灣稱作北平菜,現今的北京菜是由具北京風味的魯菜、市肆菜、譚家菜等、民族清真菜和宮廷五種風味的菜餚組合而成。北京地區的飲食習慣最早和山東頗為相似,所以魯菜是北京菜的基調,到了遼代及元代之後,由於蒙、滿、回等邊疆民族的遷入,北京菜的風味受到其影響,因而增加了烹製羊肉菜餚的特點;而後明和清代兩代,北京是全國的政經及文化中心,宮廷御廚和大臣的膳房都集中在北京,烹調技術也就不斷地提升,因此,全國各地主要的飲食風味也隨著齊聚於北京。相對於中國其他主要菜系的發展來說,其歷史並不長,但由於近千年的人文薈萃,使其在全中國乃至世界各地,均有廣泛的影響。其烹調方法非常多元,以爆、烤、涮、溜、炸、燒、炒、扒、煨、燜、
醬、拔絲、白煮等技法見長。其中的「爆」法,變化多樣,可分為油爆、醬爆、蔥爆、水爆、湯爆等。口味講究酥脆鮮嫩,清鮮爽口,且要做到色、香、味、形、器等五面俱全。
- 徽菜起源於安徽省,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因為安徽人喜愛常年飲茶,所以徽菜一般油大,所謂重油、重色、重火工,芡重,色深,味濃。同時由於安徽多山多水,徽菜以烹飪山珍水產見長,根據地域不同一般又分為沿江菜、沿淮菜和徽州菜三個子菜系。代表菜餚有「符離集燒雞」、「毛峰熏鰣魚」、「火腿燉甲魚」、「腌鮮桂魚」、「黃山燉鴿」、「雪冬燒山雞」、「奶汁肥王魚」等。
|
|
中國菜肴素有四大風味和八大菜系之說。四大風味是:鲁、川、粵、淮揚。八大菜系,一般是指:山東菜、四川菜、湖南菜、江蘇菜、浙江菜、安徽菜、廣東菜和福建菜。其中並無北京菜。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北京菜品種複雜多元,兼容并蓄八方風味,名菜眾多,難於歸類。過去北京餐飲業中,山東館最多,當時有所謂十大堂,即指慶豐堂、聚賢堂等堂字號;八大居,指同和居、砂鍋居等居字號;八大樓,指東興樓、致美樓、泰豐樓等樓字號;還有八大春,指慶林春等春字號,這些餐館大多是山東風味。近10多年來,北京老字號餐館呈現興旺景象,全國各地20多省市著名風味餐館,又有百餘家到北京開業,世界五大洲名吃也有一些在北京落户。不出北京,就能品嘗到全國,甚至世界各地風味菜點。
北京人從前很牛。因為有衚同、京戲、北京小吃,他們能自豪地三次拍響自己的胸脯。鼎盛時期的北京小吃達一百多種,可現在沒剩幾個了,拆遷改造又接踵而來,北京小吃這一下可要拍不響了。但爆肚馮傳人馮國明先生說得好:一切名吃都是客人培養出來的。那麼現在的北京小吃,正需要有責任感的北京食客大力培養。
小吃代表:小腸陳的滷煮火燒; 提起享譽京華的傳統名吃滷煮火燒,就一定要說小腸陳。時光流轉,小腸陳家那口讓外人看來有些神秘的鹵湯鍋,已經翻滾了一百多年。有四代傳人先後在鍋前執掌生意,而享用過湯鍋中各色鹵品的顧客已不計其數。謀生糊口,慘澹經營,小腸陳真正的輝煌從第三代傳人---陳玉田開始。在諸多種北京小吃中,滷煮火燒屬於大眾吃食。推車挑擔,在戲園子外面支個小攤,或參加堂會,"送鹵上門"。從十幾歲,陳玉田就從家鄉河北三河縣來到北京,幫助父親照料滷煮小攤。沒有按部就班的教授,更沒有現成的教材,一切都靠攤前的耳濡目染。陳玉田邊協助父親幹活,邊潛心研究,很快就掌握了滷煮火燒的製作技藝,並將其研磨至精,推陳出新。在繼承傳統的同時,陳玉田不僅大膽引入從前沒有的鹵品,使湯鍋裏的"內容"更為豐富,還對多少年一貫製的鹵湯進行"改革",加入幾味去腥提味的中草藥,讓其味道更為香濃。小腸、肺頭、肚子、豬心、豬肝、白肉、豆腐,火燒----各類質地不一、口感各異的鹵品"歡聚一堂",再加上那鍋鮮香撲鼻的鹵湯,吊足了顧客胃口,勾動著食客饞欲。除了獨特的風味,北京小吃製作中的表演性,更讓人流連忘返。滷煮火燒"明案"操作,讓食客賞心悅目,未曾動箸,眼睛已自"進食"不斷。若是親眼目睹陳玉田老人在鹵湯鍋前忙碌的情景,再聽到從熱爐膛裏奔外撿煤球的事兒便不覺得稀奇。那鍋熱浪翻滾的鹵湯,在陳老先生看來與剛從自來水管子接的涼水並無二異。只見他不時把手探將進去,隨心所欲地在鍋中撈取各種鹵品,其動作之泰然,神態之平靜,令人嘆為觀止。鹵品置於案頭,切法已在心中。火燒井字落刃,豆腐三角給刀。小腸花樣分斷,肺頭剁爛筋腦。一陣眼花繚亂之後,各種鹵品已然分門別類碼放碗中。最後,陳老爺子舀起一勺濃濃的鹵湯,慢慢淋落在層層疊疊的鹵品之上,開始為自己的"作品"殺青。可別小看澆湯。湯少了,鹵品不能入味,吃來味道太淡。湯多了,將"貨"淹沒,又丟了碗中風景。北京小吃傳兒不傳女,可架不住陳老先生開明。在他的輔佐下,閨女陳秀方於1994年在陶然亭大街開店經營,成為"小腸陳"第四代傳人。她用那塊"小腸陳"的黑底金字牌匾,將四方老客悉數聚來。不顧年事已高,陳玉田頻頻"落駕"店中。調配呵護那鍋鹵湯,是他老人家每日必做的功課。1999年,陳玉田去世。其時,在陳秀方的料理下,"小腸陳"飯莊已然火爆非常。作為對家族遺產的"推陳出新",也是對父親苦心的響亮回復,在陳秀方的主持下,"小腸陳"新推"滷煮雜錦火鍋",被國內貿易部評為"中國名菜"
戧麺饅頭過去北京賣饅頭的多是山東人,高桩戧麵饅頭是山東饅頭的特點,同時也賣紅糖馅的糖三角和頂部如花瓣綻開,撒上青紅絲的"開花饅頭"。過去北京賣饅頭的有一陋習,有的賣主為了讓饅頭顯得雪白,在下屉前,用硫磺熏一下,那會兒的買主認為理所當然並無異議,其實這是一種有害健康的做法,今天已被法規所取締。賣饅頭的有推車叫賣的,也有背筐串巷的。更有饅頭挑子,一根扁擔,兩邊各挑一木製圓籠,裡面是一屉一屉剛下籠的熱饅頭。售者也用抽簽的辦法來獎勵顧客。螃蟹八月秋高河蟹膏肥,正是吃螃蟹的季節。北京的螃蟹來自天津一帶,由以白洋淀勝芳的螃蟹著名。螃蟹是一個個用馬蓮草拴在一起,裝在蒲包內出售,必须活着上籠蒸熟,佐以薑、醋、小茴香油。因為螃蟹是涼性的,不易消化,所以吃螃蟹就燒酒也就約定俗成。螃蟹分尖臍尖臍、團臍,有人認為團臍是母的,有蟹黄、肥,其實有"七尖八團"的说法,意思是說七月尖臍肥,八月團臍腴。前門外正陽樓的螃蟹個大味美,它生意興隆不光螃蟹是特選的,而且有一套吃蟹的工具,讓顧客吃得乾乾淨淨。
香瓜就是甜瓜:陰歷五月上市,小販從果子市批發來,上街零售。香瓜挑挑兒論個賣,小販叫賣聲是很長的一串:"甘蔗的,旱秧來!白沙蜜的,好吃來!蛤蟆酥的旱香瓜來----"叫的是瓜名。北京的香瓜品種很多,有白沙蜜、竹葉青、羊角蜜、蛤蟆酥、青皮脆、老頭樂等,顏色有白、黄、綠味道有脆、酥、麵
冰糖葫蘆,酸甜適口,老少皆宜,它不僅好吃,而且還十分好看,紅彤彤的山植果按大小排列穿在竹簽子上,外面裹着晶莹透明的糖稀,出售它的人往往把一只只糖葫蘆串插在特製的木棍上,像一颗結滿碩果的小樹,煞是誘人。早些年在北京春節的廟會上,廠甸里,還時常看到串得長長的糖葫蘆,最頂上貼着一面小彩旗,一串上足有百十來個山植果,被紅紅的果實壓彎了的竹簽子,拿在手中一颤一颤的,更增添了節日的熱鬧氣氛。提起冰糖葫蘆的來歷,還得說南宋的宋光宗皇帝呢。宋光宗,名趙停(公元1147---1200年),是宋孝宗趙慎的第三個兒子。公元11對年,孝宗立他為皇太子,任临安府尹。公元1187年10月受孝宗内禪而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紹熙"。趙伸長期生活於深宮,不達世務。即位時,他43歲,卻已满頭白髮了。臣下獻上何首烏,說服後能使頭髮變黑,但他不肯服用,說:"我頭髮已白,可叫天下人知道我是老成的。"即位後,他為李皇后所左右,罷免周必大、辛棄疾等主戰派大臣,起用留正為宰相,朝政為主和派所操縱。趙倍和大上皇孝宗的關係長期不和,孝宗死後,他不去服喪,至使喪禮無法進行,滿朝大為騷動。知枢密院事趙汝愚和知閤門事韓化胄上奏,建議太皇太后下詔令趙停退位,傳位於其子趙擴,由趙擴主持孝宗喪禮。太皇太后同意趙停禪位,稱大上皇,閑居壽康宫。他每回憶在位時的事情,總要自言自語地咒罵,有時還會痛哭。公元1200年春,皇帝趙擴從郊外祭禮回來,鼓樂之聲傳入深宫。趙停問是甚麽事,左右回答說是街上百姓在奏樂游戲。趙悼大怒道:"你們這些奴才也如此欺騙我!"一拳擊去,因收掣不住而跌倒在地,從此不起,8月辛卯日,病死了;陽安壽康宮。葬於永崇陵(今浙江省紹興縣東南35里處寶山)。那是紹熙年間,趙停最寵愛的黄貴妃有病了。她面黄肌瘦,不思飲食。御醫用了許多貴重藥品,皆不見甚麽效果。皇帝見愛妃日見瞧睟,也整日愁眉不展。最後無奈只好張榜求醫。一位江湖郎中揭榜進宮,為黄貴妃診脈後說:"只要用冰糖與紅果[即山植]煎熬,每頓飯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病準見好。"開始大家還將信將疑,好在這種吃法還合贵妃口味,贵妃按此辦法服後,果然如期病愈了。皇帝自然大喜,展開了愁眉。後来這種做法傅到民間,老百姓又把它串起來賣,就成了冰糖葫蘆。原來,山植的藥用功效很多,它能够消食積、散淤血,驅绦蟲,止痢疾,特別是助消化,自古為消食積之要藥,由長於消肉積。也許是黄貴妃所食山珍海味積住了食,做下的病,小小山楂解除了病痛。明代傑出的醫藥學家李時珍也曾經說過:"煮老雞硬肉,入山植數顆即易爛,則其消向積之功,蓋可推矣。" 今人研究証明,山植還有降血脂、降低血清膽固醇等作用。因此而更加受到人們的青睞,山植食品也花樣翻新,品種繁多。但酸甜香脆的冰糖葫蘆直至今日仍是受人們喜愛的吃食。
老外總辦不清"春卷兒"、"春餅"的來歷。有一回在某飯店吃飯,一個年紀輕輕的小服務員介紹說,"春卷兒"、"春餅"就是包着菜吃的東西,老外瞪着蓝眼珠不解其意:"那為甚麼包着菜吃的包子、餃子,不叫'春包'、'春餃'呢?"這下子反把在塲的人全憋在那兒了。老北京人最講究吃"春兒",這叫開春第一口,連皇宮裡的皇上,也要在開春時嘗這口"甜春兒"的。"吃春兒"第一口,自然是頭場春雨後最先長出來的薺菜。薺菜的莖、葉既嫩又肥厚,可以炒雞蛋,也可以炒肉絲、炒豆腐,吃的時候,烙好一張張薄薄的麵餅,卷了炒好的薺菜,特別香嫩爽口。吃了一冬天的葷腥,特別是春節又連着吃了不少大魚大肉,這"開春第一口",真有那種品嘗到了鮮嫩清爽的春天的感覺。谷雨前是吃香椿的最佳時節,正似人們所說的"雨前香椿嫩無絲"。吃香椿一定要摘銀色間綠的嫩芽,俗稱"香椿芽兒"。香椿炒雞蛋、香椿拌豆腐是最常見的吃法。此時吃香椿,滿口滿鼻都是一個香噴噴的"春兒",從味覺到嗅覺,一直到肺腑都覺得香味怡人,越吃越香,這春香,就潤物細無聲地沁入心脾了。如果說吃薺菜是吃"春嫩",吃香椿是吃"春香",那麽,當榆樹、槐樹開花的時候,摘吃那一串串淡青或金黄的榆錢兒和金盏銀鐘般的槐花兒,便是吃"甜春"了。榆錢兒洗淨做粥,吃起來滑溜溜、微微甜;槐花裹上面,炸着吃,又香又甜,還有股槐花蜜的滋味呢。口味重一點的人,更喜歡吃"春爽",那就是摘嫩花椒芽兒、嫩杏葉、嫩柳芽兒淋上麻油和香醋,或拌上蒜泥、薑汁和黄醬吃起來煞是爽神爽口,老人們說,開春吃這一口,整個春天都不會"春困"。 春天來了,誰說北京沒有春天?只不過是你還沒有出去踏青、出去"吃春兒"。這"春嫩"、"春香"、"春甜"、"春爽",正等着尋春的人們去尋覓、去品嘗呢?
"門框胡同瑞賓樓,褡褳火燒是珍品。外焦裡嫩色味美,京都風味譽九州。"這是一位家住郊區的老翁得知瑞賓樓恢復這一北京名食供應後,特意讓兒孫陪同專程到店品嘗時,欣然提筆寫下的詩句。提起褡褳火燒,"老北京"沒有不知道的。它不僅歷史悠久,而且風味獨特,因而一直享有盛誉。1876年,順義人氏姚春宣夫妻倆在東安市場內擺了一小食攤,首次供應。它是一種油煎食品,色澤金黄,焦香四溢,鮮美可口,原來它的製作與眾不同。褡褳火燒要將和好的麵粉揪成黏劑擀平,裝進用海参、蝦肉、肥瘦豬肉和各種佐料加好湯拌製的餡兒,折叠成長條。放入平鍋中油煎至金黄色後,起鍋上桌,趁熱食用。吃褡褳火燒時配用雞血和豆腐條製成的酸辣湯,鲜香酸辣並收口中,餘味無窮。褡褳火燒因製作成形後,酷似舊時人們腰帶上的"褡褳",因而得名。姚氏夫妻因此成名致富。後在東安市場內開設了瑞明樓,但傳至第二代,因經營不善而倒閉。當時店内的羅虎祥和郝家瑞精於此道,於1934年取每人名字中的一字相聯,合資在門框胡同內開設了祥瑞飯館,現改名為"瑞賓樓",專供褡褳火燒。製作也愈加精細,一時名噪京都,成為北京家喻户曉的名食。
天福號始創於清乾隆三年(1738年),距今已有260多年的歷史。由山東人劉凰翔創辦。據說天福號的成立還有一段故事。乾隆三年,山東掖縣人劉鳳翔带領孫子來京謀生,與一山西客商合伙在西單牌校東拐角處開了一家醬肉鋪經營醬肘子、醬肉和醬肚等。但店堂狹小,無名無號,所以一直不景氣。不久,山西人退股,由劉家獨自經營。一天,劉鳳翔到市場進貨,見舊貨攤上有一塊舊匾,上書"天福號"三个颜体楷書,筆鋒蒼勁、有力。劉鳳翔認為這字確有功底,並含有"上天賜福"之意,正好用作字號來招揽生意。於是他買下牌匾,回家稍加油飾,懸於自家小店門楣上,果然氣派非凡,頓使小店生輝。從此一些文人墨客常停留在店前品評"天福號"三字的書法,顧客漸漸多起來。小店以此命名後,生意日漸興隆。"天福"果然降臨。天福醬肉得偶然:過去的熟肉鋪都是夜間製作,白天出售。有一次,劉鳳翔的後人劉抵明夜間守灶,不料睡着了,肘子煮過了火。他心裡十分着急,反復加工整理,勉強出售,沒想到刑部一位老爺來買,當場吃過後說今天的肘子不同往常,又酥又嫩,不腻口,不塞牙,口味香绵,聲稱下次還要吃這樣的肘子。不一會兒,又有宮内的宦宮打發人來買肘子,劉抵明只好把這些煮爛的肘子送進宮去。肘子送走後,他心裡七上八下,生怕大禍臨頭。然而,又一次福從天降,下午這宦官打發人來,說今次的肘子比以往的好吃,讓以後天天做這樣的肘子。此後,劉抵明就在這鍋肘子製作過程的基礎上認真研究,總結出一套獨特的製作方法,並在選料、加工上越來越嚴格,醬肘子的質量也越來越好,名氣越來越大。慈禧太后嘗過這醬肘子之後,也很欣賞,並賜给天福號一塊進宮腰牌,規定每天定量送入宮中。從此,天福號的醬肘子就成为清王朝的貢品。天福號肘子的製作:天福號醬肘子選料嚴格,採用生長一年半左右的仔豬前腿,每只豬三斤半至四斤半,個頭大小、肉質肥瘦、肉皮薄厚要基本一樣;配製老湯的輔料花椒、桂皮、生薑等要產地固定、新鲜整齊;生產工藝一絲不苟,精工细作。從而形成了醬肘子、醬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濃香醇厚的獨特風味,在京城獨樹一幟,經久不衰 |
***揚州炒飯又名揚州蛋炒飯:原流傳於民間,相傳源自隋朝越國公楊素愛吃的碎金飯,即蛋炒飯。隋楊帝巡視江都[
今揚州 ]時,隨之也將蛋炒飯傳入揚州,後經歷代厨壇高手逐步創新,揉合進淮揚菜肴的"選料嚴謹,製作精细,加工講究,注重配色,原汁原味"的特色,终於發展成為淮揚風味有名的主食之一。歐美、日本、香港等地的揚州風味菜館,也紛紛掛牌售此美食,頗受歡迎。揚州的蛋炒飯,風味各異,品種繁多,有"清蛋炒飯"、"金裹銀蛋飯"、"月牙蛋炒飯"、"蝦仁蛋炒飯"、"火腿蛋炒飯"、"三鲜蛋炒飯"、"雜錦蛋炒飯"等等。揚州蛋炒飯,從其選料上看,主料是用上等白籼米或用新的白粳米代替;煮之前需用水淘洗乾淨,畧浸後下鍋煮至熟透,無硬心,粒粒鬆散,鬆硬有度為宜。炒飯要防止焦糊。烹調時,將輔料炒成帶鹵汁的澆頭,鹵汁中加些醬油稱之為[
牙色炒],不加醬油稱為[ 白炒],盛裝上席又用名瓷,有道是"美食又美器"。
在蘇北一帶民間,有一種獨特主食品煎餅。煎餅:過去都是家庭自做自食,每家都有的,一般不到市塲上出售。近年來,由於市塲開放,大量的外地客商到蘇北做生意,都想品嘗當地的風味名吃,一飽口福。於是,煎餅以它獨特的風味,打入飲食市塲,成為一種頗受人們喜愛的地方名食。吃煎餅的區域不甚廣,也就是江蘇的睢寧縣、邳州市、宿遷市、新沂市以及山東臨沂以南的一部分地方。製作煎餅的工具:石磨、鏊子等。所用的原料很廣,小麥、玉米、豆類、山芋、大米等都是製作煎餅的上好原料。用甚麽原料製作的,就叫甚麽煎餅,如小麥煎餅、玉米煎餅等。煎餅有以下幾個特點:1、薄如纸,極易成熟和加熱,煎餅不像饅頭那樣需幾十分鐘才能成熟,而且冷了以後,加熱時間也不長。2、便於人體消化。因為做煎餅的原料都帶皮殼,含粗纖維多,對消化很有幫助。3、易存放,不易變餿。因它含水分少,也易於晾曬。4、食用方便。由於它像紙一樣薄,就可以把各種各樣的菜肴放在上面卷起,用手拿着吃,另具風味,近似西餐中的漢堡包。 5、具有增強牙齒咀嚼能力的作用。因為煎餅的硬度和韌性都高於饅頭及其他主食品,長期食用煎餅,能够鍛煉牙齒功能。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