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ta Donald

ChaoZhou
ChaoZhou Jestival Herbal cook Noodle@Flour Shanghai-Old ManXample Hunan Sichuan Mitosis HuBei Food Development xhangHei KeJia Various Specialz GzhouSalon Pepper@Red Cook Skill Dumpling@Beijiang Tofu Kungfu@GuangZhou North-East of Ching Old Restaurant Tradition

潮州:内涵方面來論潮州美食之美,自然要從美食本身的内在品質,從其最基本的味與香等各種特點或曰特色方面加以探討。
首先:潮菜以擅長烹製海鮮為特色。潮汕濒臨南海,擁有漫長的海岸綫,從其蠻荒與半蠻荒時代,潮人在長期生活中就已一直靠着大量的海產品生活,俗語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與中原各大菜系最大的區別,就是潮菜最擅長烹製海鲜,這是潮州美食最為獨特之處。正如粤菜注重鷄,有"無雞不成宴"之說:東江(客家)菜則離不開豆腐,稱無豆腐則"不滂沛"(不夠檔次)一樣。潮菜則離不開海鮮,一般宴席,十數道菜肴中,約有一半至五分之三是海鮮品。潮菜烹製海鲜有一套燭特的方法,它因物制宜.根據海產品的不同特點,鮮純之品多用生炊(清蒸)、白焯,保持原味;海腥味較重之品,如海参、大鮑魚之類,則在"發"的過程中取反復"撈"、漂清水之工序,務求去盡其腥味,再调味加以燜、燉,每個品類,加上最適宜與之相配,能起到相得益彰的配料和調味品或烹製或作為醬碟,經過不同方法的精工製作,使每個海鮮品類、每個菜肴的品種都能達到鮮而不腥,鮮美可口,各極其妙的美味效果。
潮州美食的另一個特色是注重原汁原味和口味尚清淡。從飲食文化的角度來看,原味就是物質的"本味",也稱自然之味,清代著名美食家袁枚的《隨園食單》指出,"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說的就是重視原味的問题,如上所說,潮州美食以擅長烹製海鲜為主要特色,海鮮品其本身就已經各有其獨特之味,潮菜在烹製過程中相當注重保持各品種品類的原味,調料只是作為一種佐料,使其本味能夠更好地發揮出來,一般都不採用混合烹製,如白焯、生炊、清燉等等,有時連佐料都不加,只用清水或乾脆只用烘焙,把佐料作為醬碟由食客自用。這是潮州美食注重原汁原味的最好証明。另一方面是味尚清淡,清淡與突出原汁原味是互相聯係的,你要更好地突出原味,就只有清淡才能做到,才能體現出来,如果加上許多重味,如過用鹹、甜、辛、辣、酸等,就不會清淡也不可能體現原汁原味了。潮州美食中有很多菜名,都冠以"清"字,如清魚翅丸、清湯蝦丸、清蓮花豆腐、清燉白鱔等。總之,潮菜的崇尚清淡,不是簡單草率,淡而無味,而是鲜而不淡,從火候、烹法、用料、調料等方面精工考究,從而突出原味的清鮮,也即淡中求鲜、清中取味。這也就是俗語所謂"大味必淡"的道理,因此潮州美食的注重原汁原味和崇尚清淡的特點,應該是與美食的回歸自然的世界潮流相合拍的,是潮州美食内涵之美的重要因素,而這也正是潮菜近年獲得國內外普遍讚譽的原因之一。
潮州美食的再一個突出特點是製作素菜和湯菜的特色。素菜,,顧名思義,即是以植物類食品作為主料的菜肴。素菜原料其本身的特点是偏於清淡、乏味,但它們又各有其獨特的芬芳,然單獨烹製卻難免口味單調,除純粹的炒青菜之外,潮菜在製作素菜菜肴時,有一個術語叫做"素菜葷做,見菜不見出來的"上湯"或直接盖上鷄骨、排骨、火腿、五花肉等蒸、燉(起鍋設除去),這樣烹製出的素菜,往往果蔬或面筋、豆類製品的特有的芬芳和肉骨類的濃香揉合在一起,使之甘香浓郁而不失果蔬本味,從而使"素菜"肥而不腻,味道升華到一個非常完美的境界,令人嘗之難忘,百嘗不厭,回味無窮。如潮菜中著名的八寶素菜、護國菜、厚菇芥菜、玻璃白菜、棋子豆腐等,都是此類美食中的佼佼者。湯菜更是潮州美食中的一道獨特的風景,與其他各菜系比較,潮菜最重視、最講究湯菜的製作。潮菜每宴必有2---4道湯菜,家常都是每飯必有湯菜。就是一般的家常湯菜,也多相當美味可口,如鳙魚頭煮白菜、排骨燉苦瓜、肉蟹燉冬瓜、排骨燉菱角,肉碎鳳魚煮豆腐、蘿蔔煮魷魚(或乾貝)以至各種貝殼類、鲜蠔等煮鹹菜、酸菜,都是潮州湯菜中的美味。高檔湯菜則除了珍珠鮑、烏鷄、鷓鴣、甲魚、海螺等主料之外,都加入少量中藥材,如西洋參、田七、熟地、生地、石斛、麥冬、沙參、玉竹、冬蟲夏草、薏米、枸杞等,並注重搭配,以取其滋補、養陰、除濕等食療養生效果。由於嚴格控制其用量,使烹製出來的湯菜中只洋溢一股極淡的药香,與主料相得益彰而耐人品味。還有一類湯菜則是主料加上"上湯"烹製,以突出其濃香。要之,潮菜中的湯菜,用料較多,而湯水講究適中,強調客人能飲完不剩,不致浪费,因其精工烹製的湯水系精華所在,不僅美味可口,而且營養豐富。潮汕本地人日常都能嘗到很好的湯菜,故熟視無睹,而外地人凡是品嘗過潮菜者,無不對其湯菜讚不絕口。這是潮州美食非常突出的特色,是其飲譽中外的原因之一。
與上述注重湯菜紧密聯係,潮菜還有另一特色是注重食療養生。如上述湯菜中加入滋陰清補祛濕養氣養血等類的中藥材,且特别講究與主料的搭配,講究其性味的相互結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除注重其美味效果,還講求其食療養生效果,講究其季節性,如春季的清熱祛濕、夏季的清熱解毒祛暑、秋季的清燥、冬季的滋補。還有很多潮州美食是用滋補藥品兼食品的鮮品作為主料的,如鮮百合、鮮薯實、鮮蓮子、鮮栗子等,因其本身具有食補食養價值,製作出來的菜肴也自具有養生滋補的功效。還要特別提到的是,近年來潮汕地區的酒樓餐館,均流行一項獨具潮汕特色的配席飲料,即用諸如金銀花、生地、黑豆、玉竹、菊花等清涼甘爽之品熬出有淡淡藥香的涼水,配上紅糖;或用馬蹄、杏仁等榨汁,或用羚羊角等泡開水,配上白糖、冬瓜册上桌,作為客人的配餐飲品,俗稱"水"。客人剛一落座,服務員首先就問你喝甚麽"水"?也即上述各種"涼水"任你點選之意。這也是潮菜注意食療養生的一個重要項目。潮菜的這方面的特色也正是其受海内外美食界欣賞青睞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潮州美食系统中,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潮州小食。潮州小食起源於民間,大多以極普通的米麵五谷和豆類、果蔬等作為主料(小部分也用肉類、海鲜類),經過精巧的製作,使其不僅為潮人所長期喜愛,而且聞名遐邇,成為潮州美食中的一個重要的品類。在潮菜筵席中,一般均有一二款乃至數款小食,有時一盤中就有四個品種。小食品種極多,幾乎可說是數不勝數,久負盛名的如鼠殼、乒乓、笋、菜頭(蘿蔔糕)、鱟、 汁、糭球、春餅、炸豆乾、水晶包、肖米、鴨母捻、南瓜芋泥、麻糍等,講究美味和製作精巧和小巧。20世纪80年代以後,隨着潮菜與粤港等地菜系的交流渗透,出現了很多互相借鑒創新的小食品種,如像生蔬果類、餃類、烙類等等很多品種,除仍注重美味和小巧玲瓏之外,有的也注重造型和色彩,以突出品嘗和品赏的藝術效果。在潮州美食中,小食往往是令人印象極佳,回味無窮,百食不厭的獨特品種,許多華僑從幼年離鄉背井,回來就是要多方尋吃小食,以回味童年吃過的美味。
以上所述,擅長烹製海鮮、注重原汁原味、口味崇尚清淡、注重食療養生和素菜、湯菜、小食等的精工製作和美味特點,每一點都是潮菜内涵之美的重要因素,綜合起来就是潮州美食内涵方面的特色所在,構成潮州美食整體上的内涵之美。美食的最佳特點,據說在於"生猛海鮮",像生蒸龍蝦、明爐烏魚、甲魚燉薏米等等,以鮮而不腥、清而不淡、嫩而不生、肥而不腻的特點,使各地的美食家嘆為觀止。
餐館裡一桌桌推出的,是名菜一路,一款一點一味。與此相媲美的,是潮州的大眾美食。
且看小食"粿汁"。"汁"得用上等白米浸水後磨成米漿,然後一瓢瓢地倒到平面煎鍋(鼎)上,摊烤成熟而未乾,薄而不破的一張張圓形的"粿汁皮",將其掛於竹竿上晾乾,取下來切成一塊塊三角形的小片,放進鍋裡沖以開水,再配以淡淡的鹽水和米漿水,放到明爐上待滚,旋即倒入另外的陶鉢用小勺舀入碗裡,撒上豬油文燒的鮮菊碎段,再佐以"甜豆乾"或"臘腸"真是令人唾涎慾滴。
潮食中的"蠔煎"由值得品味。蠔即牡蠣,價廉而營養價值高,有"海底牛奶"之稱,看莫泊桑小說《我的叔叔于勒》,當年法國上流社會人士以能一啖生蠔為時尚,潮人沒有法蘭西紳士的那種派頭,卻自有喜好。將生蠔配以雪白的甘薯粉,加水拌匀後再撒上一些小粿生葱,在平面煎鍋(鼎)上寫起"文章"來,猛火重油,一摊開,二翻鏟,一會兒工夫便把蠔煎得匀熟透香,若再打上鴨疍,披上芫荽(香菜),裝入盤中端上桌,別說俗界中人躍躍欲試,就是神仙也恐喉嚨作響步不穩呢。
再看筍粿,也為絕大多數潮人和外地人所喜爱。竹和松、梅、菊一起,為中國畫中的四大當家题材之一。作為烹調原料,也着實清雅不俗。蘇東坡的名言:"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更是盡人皆知。潮州人以鮮嫩竹筍,做成一個個畧大於北方水餃的筍粿,蒸熟之時,食客方驚絕於彼之明艷,若再將其投於油鍋中一煎,使粿皮金黄而又微微焦赤,放一盤中澆以浙醋,一啖之下,筍粒脆、嫩而粿皮的韌、爽,每每令食客驚奇不已。
其他,像螫皮烙、鱔魚粥、煎芋粿、沙爹牛肉、墨斗丸……無不是取材於潮州的鄉土特產,以其煎、炒、炸、蒸、燉、八仙過海、煽旺爐火,把一曲曲"鍋、碗、瓢、盆協奏曲",熱滕滕、香噴噴地"演奏"給食客,只不過,這特殊的"樂曲",飽的並非"耳福",卻是"口福"罷了。

潮州菜特點: 潮州菜,簡稱潮菜。其烹飪具有嶺南文化特色,最大特點是借重海鲜、注重生猛清鲜。主要烹調法有:(火文)、燉、煎、炸、灼、燒、炊(蒸)、炒、泡、扣、清和淋等10多種方法。其中文和燉使濃香入味,爆炒使爽脆香滑,炊、清、泡、淋能保持原汁原味。

潮州菜用料廣博,具有"三多"的特點:一是水產品多。大半取於海族,魚、蝦、蚌、蛤等一直是潮菜的主要用料,可以烹製成許多名菜美食。二是素菜式樣多且獨具特色。它是通過肉類烹製而成,上席時見菜不見肉,是素菜葷做,使它達到"有味使三出,無味使三入"的境地,讓青蔬軟爛不糜,飽含肉味,鲜美可口,素而不齋。名品有厚菇芥菜、玻璃白菜和護國菜等數十種,是廣東菜系中素菜類的代表。三是甜菜品種多且用料特殊。紅薯、芋頭、南瓜、銀杏、荸薺、蓮子、柑橙、菠蘿和豆類等植物固然常用,而肥豬肉、五花肉等葷料也可製成上等名肴。以植物做的甜腻相宜,代表作品有金瓜芋泥、清甜蓮子、羔燒白果、甜皺炒肉等。潮菜中以烹製海鮮見長,如明爐燒荸、生炊龍蝦、炊鴛鴦膏蟹、紅燉魚翅、紅(火文)海参等,都以新鮮水產品為主要原料,味道清鮮,郁而不腻。又如清燉烏耳鰻、清湯蟹丸等,湯菜清燉鮮美,保持原汁原味。潮州菜的甜菜更具有特色,如甜皺炒肉,其皮起皺紋,肉軟爛甘香,甜味清濃。

潮州菜的製作注重刀工,拼砌整齊美觀。在講究色、味、香的同時,還有意在造型上追求賞心悅目。能用各種菜肴如竹筍、蘿蔔或薯類等,精工雕刻成各式各樣的花鳥之類,作為點缀或菜墊,形成一種彩盤藝術。

潮州菜還較講究調料,各樣菜肴上席時,必配上醬碟佐食,如生炊龍蝦必配橘油;生炊蟹必配薑末醋;乾燒雁鵝必配梅膏芥末;清燉白鱔、清燉水魚必配紅豉油。醬碟繁多,蔚為大觀。

潮菜的筵席自成一格。大席喜用12式菜色,其間還有兩湯菜及鹹、甜點心各一件,菜量少而精,花色豐富多采。倘若供喜酌,如生日、結婚、生兒滿月和店開張等吉慶喜宴,必有兩道甜菜,一道作頭菜,一道押席尾。頭道清甜,尾道濃甜,俗稱"頭甜尾甜",寓意生活幸福,日子自始至终越過越甜蜜。宴席之間,為助消化、退肥腻和解酒,還要先後跟上數道潮州功夫茶。這是潮汕飲食文化的獨特表現,隨着潮人在世界各地的分佈和潮州菜館的普遍湧現,潮州菜在海內外日益受到青睞。

◇ 潮州20道名小食:分别是鴨母念、潮州墨斗丸、潮州手捶牛肉丸、糍殼、潮州春餅、蠔烙(酥)、高堂菜脯、姑蘇香腐、五香油橄欖、梅花餃、上湯牛肉、金都牌鹹菜皇、蓮香豬仔巢、糯米飯桃、鹹水角、錦綉雀巢、蘿蔔酥、開元善素、香酥沙律卷、香酥雞翅。

◇ 潮州23道名菜  紅燒大排翅、水晶龍蝦、明爐燒烤、韓江花似錦、白灼大海螺、蝴蝶拼盤、滿園鮑菊、雜錦冬瓜盅、鯉魚躍龍門、紅燜海参、金龜孵卵、芙蓉宮燕、鳥雞燉魚翅、滿園秋菊、金筍雪蛤羹、白果局鞭花、橙汁鰻魚、玉盏蟹黄燕、千禧麒麟魚、竹林藏奇珍、潮州烤鰻、潮州溪口鹵鵝、茶香雞。

飲茶離不開茶具,茶具指泡飲茶葉的專門器具,包括壺、碗、杯、盤、托等,古人講究飲茶之道的另一個重要表現,是非常注重茶具的本身的藝術,一套精緻的茶具配合色、香、味三絕的名茶,可谓相得益彰。随着飲茶之風的興盛以及各個時代飲茶風俗的演變,茶具的品種越來越多,質地越來越精美。潮汕功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種,這就是:
第一:茶壺---潮人土語叫做"沖罐",也有叫做"蘇罐"的,因為它出自江蘇的宜興,是宜興紫砂壺中最小的一種。選擇茶壺,好壞標準有四字訣:"小、淺、齊、老。"茶壺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四有罐等的分別,以孟臣,鐵畫軒,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等製造的最受珍視。壶的式樣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等等。一般多有鼓形的,取其端正澤厚故也。壶的色澤也有多種,朱砂、古鐵栗色、紫泥、石黄、天青......等等。但不管款式、色澤如何,最重要的是"壺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因為大就不"工夫"了。
二:茶杯----茶杯的選擇也有四字訣:小、淺、薄、白。小則一啜而盡;淺則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衬托茶的颜色;質薄如纸以使其能以起香。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藍花底平口闊,杯底書"若深珍藏"的"若深杯"為珍贵,但已不易得。江西景德鎮和潮州楓溪出品的白瓷小杯,也是很好的,俗稱為"白果杯"。
第三:茶洗----形如大碗,深淺色樣很多,烹功夫茶必備三個,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用以浸沖罐,一個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過的茶葉。  
第四:茶盤----茶盤是用来盛茶杯的,也有各種款式,圓月形,棋盤形......等等。但不管甚麽式樣,最重要也是四字訣:寬、平、淺、白。就是盤面要宽,以便就客人人数多寡,可以放多幾個杯;盤底要平,才不會使茶杯不稳,易於摇晃;邊要淺,色要白,這都是為了襯托茶杯,茶壺使之美觀。
第五:茶墊----比茶盤小,是用来置沖罐的,也有各種式樣,但總之要注意到"夏淺冬深"。冬深是為便於澆罐時多裝些沸水,使茶不易冷,茶墊裡還要墊上一層"墊毡","茶墊"是用絲瓜絡按茶垫的形狀大少煎成的,所以要用絲瓜絡而不用布毡者,為了不會生異味,墊毡的作用是為了保護茶壺,工夫茶在洒茶後還要將茶壺倒置過來以免壺裡積水,一點點的水,也會使茶味變苦,原因是單寧酸溶解了。
第六:水瓶與水鉢----作用一樣,都是用以貯水烹茶的。水瓶,修頸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種束頸有嘴,飾以蟠龍,名叫龍樽的也不錯。水鉢,也是用來貯水以備烹茶的,大小均相等于一个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明代製的"紅金彩",用五金釉,描金魚二尾在鉢底,舀水時水動,好像金魚也動,這是很少見的珍品。
第七:龍缸----大龍缸類似庭中栽種蓮花之蓮缸,或較小些。用以貯存大量的泉水,密蓋,下托以木磯,放在書齋一角,古色古香。龍缸也是素瓷青花,有明宣德年造的,但很難見到。
第八:紅泥小火爐----紅泥小火爐,潮安、潮陽、揭陽都有製作,式样好看極了。同样有各種形式,特點是長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爐心深而小,這樣使火勢均匀,省炭,小爐有蓋和門,不用時把它一蓋一關,既節約,又方便。小爐門邊往往還有一副很文雅的對聯,益發增添茶興。
第九:砂銚----"砂",潮安楓溪做的最著名,俗稱"茶鍋",是用砂泥做成的,很輕巧,水一開,小蓋子會自動掀動,發出一陣陣的聲響。這時的水沖茶剛剛合適。至於用鍋,鋁鍋來煮水沖共茶的,雖然也無不可,可是金屬的東西,用以煮水沖茶畢竟要差一些,不算工夫了。
第十:羽扇與筷----羽扇是用以煽火的,煽火时既須用勁,又不可煽過爐門左右,這樣才能保持一定火候,也是表示對客人的尊敬。所以,特製的羽扇不但有利"工夫"的施展,而且一枝用潔白鵝翎編製成的扇,大汪過掌,竹柄絲穗的精雅,衬托着紅、綠、白-----各種顏色的茶具,加上金紫色的濃茶,自然別有風趣。筷則不但為了鉗炭、挑火,而且可以使主人雙手保持清潔。
品種豐富的功夫茶葉:功夫茶所用的茶葉,只限於半發酵的福建岩茶,溪茶和潮汕的鳳凰水仙一類(均屬青茶類)。中國的其它茶類如紅茶、綠茶、磚茶、花茶,白茶等則不適合。因為若用功夫茶的沖法,往往苦澀不堪入口,只有這種半發酵的青茶類為上。習慣上功夫茶最好是用福建的烏龍茶,即閩北武夷山的岩茶和閩南的溪茶。烏龍茶是個總名,其中的暑茶是閩北所產。鐵觀音則主要產於閩南安溪,故又稱溪茶。岩茶和溪茶名目繁多,其中奇種,單叢,名叢大紅袍,水仙,一枝春等都是名茶。潮汕的鳳凰山也生產茶葉,也屬半發酵的青茶,也是功夫茶的用茶。其名目有水仙(俗稱鳥嘴茶),單叢,浪菜等;上引丘逢甲詩的"鹪嘴"便是鳥嘴茶。鳳凰茶也是我國的名茶之一。茶粒較大,茶色黄褐,香氣清馥,滋味濃醇而

唐代有不少名公巨卿如韓愈,李德裕,楊嗣复等都曾先後遠貶潮州。古代地方官員的升遷,貶謫的標准,除職務以外,主要是看未來的任職處所,與作為政治,經濟中心的京都的地域距離。也就是說,罪越大,貶得越遠,而貶地的具體境况倒是次要的因素。潮州距長安幾乎近八千里,它成為安置"罪臣"的地方,主要是地理位置使然,不能以其為流放地,就視為"未開化地區"。韓愈是因諫迎佛骨而速貶潮州的,在皇帝帶頭侫佛,滿朝文武無人敢言是非得失的情况下,韓愈出自一片忠心,條分縷析,慷慨陳詞,敢於批揭龍鳞,這自然是他的過人之處。遠貶潮州,是韓愈一生最大的挫折。在他被押送出京後不久,他的家眷也被斥逐離京,在商縣層峰驛,他那個年僅十二歲的四女兒竟慘死道旁! 仕途的蹭蹬,家庭的不幸,因孤忠而罹罪的錐心之恨,因喪女而愧疚交加的切膚之痛,對前路的愁懼,對人君的眷戀……悲、憤、痛、憂,一齊降臨到韓愈的身上。像這樣一個浮於險象四伏的宦海中,掙扎在命運漩渦裏的封建官僚,誰能指望他去忠於自己新的職守!然而,韓愈不愧是一位繼承了儒家積極用世的精神,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的人物。在到達貶所潮州以後,他不但馬上視事,像一個按資歷剛從下面升上來的小吏一樣,而且切切實實地辦了不少好事
潮汕人仕過新年,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喚然一新後,除夕將至。於是,主婦們便忙着準備做一年之中最豐盛、最富意義的團年飯。團年飯,顧名思義,是一家在過年時歡聚在一起吃飯,連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記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團年飯之後,首先必須"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時,應該將代表祖宗的香爐從神龕上請下來安放在供桌上,然後焚香禱祝,請祖宗用餐。然後長幼依序跪拜,這充分表現出潮人慎終追遠、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祭畢,將祭祖用的飯菜重新熱過,設大桌於大廳,一家人團團圍堅,這是每個家庭大團圓的美好時刻。一家人不論平時天各一方,或者平時有多少疙瘩,這個时候也應該歡聲笑語,不能說傷心事或吵鬧。用過晚餐,家中主婦就忙着收拾飯桌,於是,一場大清掃活動便開始了。這一次清掃不用很講究,純粹是為了清潔衛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場,必須用松枝掇草掃刷。然後便生爐起火,開始準備明天祭神的供品----齋菜。齋菜的種類很多,有芋頭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棗子做的,有的則是用花生米、芋頭與番薯合起來做的。做齋菜的料都應該在下午時就準備完畢,待其曬乾。炸齋菜時.等爐火生好的時候,放上一口鐵鍋,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時,用這些料子拌以粉漿往鍋裡一放,它就在油鍋裡吱吱地冒氣泡。熟時.黄澄澄、香噴噴地格外誘人。這時.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會獻上新炸齋菜一盤.再泡上香醇的功夫茶.讓你嘗嘗遐邇聞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潮州小食品種繁多,源遠流長。過去,潮州府城經濟蕭條,百姓謀生艱難,有的人不得不做起小本的小食品生意。為了使產品能在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經營小食的商販,纷紛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製作出人無我有,人有我好的名優小食。當年,潮州城有口皆碑的小食有胡榮泉鴨母鯰狀元亭頭阿輝粿桃、劉察巷頭喜盛筍粿、雞鵝鴨巷口無米粿、義井腳順合棵汁、圖訓巷口阿開油炸芋、瀛洲樓下曾伯油炸粿、南門古薯粉糕、維新煎餃、人龜蠔烙、宏陽豆捧、厚刀春餅。上述小食,有的以酥脆噴香取勝,有的以鲜美可口見長。在製作過程中,一是選料上乘。所有主料、輔料都要精益求精,如粿品類要採用當年當造收成的新米,磨漿或碾粉夾製作棵皮;筍棵要採用當天上午上市、個頭豐滿鲜嫩、不能過午的竹筍;各種油炸品均採用純正花生油或當天剛上市的豬朥。二是注重調味。哪一種小食,配哪些輔料、調味品都有考究,如筍粿餡,除鲜嫩的筍粒外,還要加上蝦米、香菇、豬肉;油炸粿採用豬油並摻上適量蒜茸攪拌麵團後,才製成成品油炸。三是烹調獨特。有的小食製成成品後,還要進行烹調,讓其獨具風味,如粿桃不僅要求皮薄餡多,且要用文火把粿皮煎成酥脆;無米棵蒸熟後,粿體晶瑩透明,用平底铁锅油煎時,不直接澆油,而是用一方塊肥豬肉放置在鐵鍋上,讓肥豬肉跟着文火慢慢流出豬油來煎;改革開放後,隨着經濟的發展,潮州市區經營小食的商贩也随處可見。近年來,麵市的小食有粿品。油炸品、甜湯、魚肉丸、餅食、花生製品6大類幾十個品種但是,如今多数小食與傳統小食的質量比較,已相去甚遠。從主料、輔料、調味料到製作烹調大都删繁就簡,粗製濫造。如筍鯰普遍採用劣質便宜的春笥,宵米主料以蘿蔔代替冬筍,春餅皮又粗又厚,粿汁皮當天賣不完留着隔天賣,油炸品用油以劣質油居多。因此,老一輩潮州人常說,現在的潮州小食,不少已失去了傳統風味特色。